第249章 小机灵鬼 (1/6)
长安,未央宫。
清晨的斜风细雨打来,顿生寒意,沿途官员纷纷加快了步伐,待入了宣室殿,情况好转许多。
陛下尚未到,朝臣们按照统属互相见礼寒暄。
大约盏茶功夫后,丞相、大将军和太子等人陆续入内,朝臣们攀谈渐止,不多时,侧殿便传来喝声:
“陛下到~”
“参见陛下,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皇帝照常随意摆袖,大臣各归其位,今日常朝官员们尚未禀奏政务,龙榻上倒先传来声音:
“昨日陇西战报传来,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大概,今天先处理了,尽快给骠骑将军答复。”
涉及军务,大将军当仁不让。
卫青率先奏道:“陛下,此战阵斩羌人四万七千余级,羌人遭受重创,但余下降羌,以及河湟羌人部落仍存。”
“为防降后复叛,臣请效仿护乌桓校尉,设立护羌校尉,于枹罕城领兵镇守。”
皇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朝其他大臣问道:“你等以为呢?”
丞相石庆沉吟稍许,“臣认为可行。”
“臣附议。”御史大夫卜式拱手,其他九卿并无异议,百官自然也无异议。
见状。
皇帝敲了敲扶手,吩咐道:“按大将军策,设护羌校尉,派李息持节符领兵镇守。”
话音落下,殿侧自有郎官奋笔疾书,快速拟诏。
这时。
御阶旁的太子刘据开口道:“父皇,此战虽消灭了羌人有生力量,之后也有驻军镇守,但儿臣以为治标不治本。”
“倘若羌人多年后实力恢复,有了反叛能力,届时要不要反、会不会反,依旧是他们拿捏。”
“朝廷太被动。”
对于太子的开口,朝臣们已经见怪不怪。
自从几次监国之后,太子在朝堂议事中的地位,即便不如大将军那般一锤定音,也和三公一样举足轻重。
此时他一开口,大臣们便循声望来。
“的确被动。”龙榻上的皇帝也将目光投向太子,问道:“那你有什么好计策?”
“回父皇。”
刘据拱手一礼,“儿臣以为,其一,仿照秦朝旧策,将羌人向西驱赶至更加苦寒的西海、盐池一带。”
“压缩羌人生存空间。”
“其二,羌人内部矛盾重重,趁着此次羌人败降,朝廷可以以宗主国的名义,强行替羌人部落划分领地。”
“部落实力相当,就让他们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两部之间夹一肥沃草场或战略要地,引双方争斗。”
“大部实力强悍,便分割,扶持其头人次子、幼子另立门户,小部实力弱,朝廷便给其名分,扶持小部统领整个羌人。”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