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03章 能动口,别动手 (3/4)

手一礼,“董公教诲的是。”

    看在对方的姓氏份上,董仲舒耐着性子,又多劝了一句:“那印刷之术确实动了你家地位,算是小害,可于儒家,却是大利!”

    “孰轻孰重,伱当心里有数。”

    要论当今天下,谁家圣人典籍收藏最多,鲁国孔氏不敢说第一,至少也能排第二。

    家族中所藏的孤本、善本不计其数。

    往日。

    前去孔氏求取、借阅典籍的儒生,每年没有一千,也有八百,给孔氏积累了诺大名声,同时也为他们结下众多人脉。

    但太子又是纸张,又是印刷术,将孔家的优势一步步挤压!

    孔安国如何不怨?

    尤其是他在长安书肆里,看到了古文《尚书》。

    此处。

    需要介绍一个概念——经学,即解释经义的学问,起源于文景时期。

    出现的原因,是秦朝焚书坑儒。

    儒家典籍被大面积焚毁,到了文景时期,依靠老儒生口述、默诵的方式,方才恢复部分经典。

    但毕竟是人口述,难免有差异。

    差异一出现,解释、分析经典真正含义的‘经学’,也就出现了。

    在口述、默诵的新编经典之上,产生的解释分歧,被称为:

    今文经学。

    但焚书坑儒期间,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藏在犄角旮旯的先秦原本经典幸存下来。

    近些年被人挖了出来,结果一看。

    嘿。

    用古文写的经典,与当下盛传的‘新编经典’不一样!

    然后,就诞生了一批拥护、解释古文经典的儒生,他们这个体系,称为:

    古文经学。

    而孔安国,正是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

    他手中,握有以古文撰写的《尚书》,孔安国翻译后,又作了注解,被称为《古文尚书》。

    长安书肆里贩卖的古文《尚书》,与《古文尚书》可不一样啊。

    前者。

    仅仅是将原版古文的《尚书》,翻译成现在的文字。

    后者,则是孔安国翻译之后,又加了自己的解释!自成一派的典籍。

    他这个《尚书》里的自成一派,就好比解释《春秋》的谷梁、公羊两派……

    那么,问题来了。

    原本被握在极少数人手里的古文《尚书》,现在被散播的满大街都是。

    谁都能读,谁都能发表一下见解。

    没了稀缺性的保护,孔安国对古文《尚书》的专属解释权、话语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阴人花轿 顶级魔改电影指南[美娱] 我好像太极端了 豪门小可怜?不,是你祖宗 完蛋啦!我被美女包围了 玉露凝棠 万界圣君 木叶:开局绑定波风水门 重生成赘婿后,我把大小姐气癫了 财富自由从每日情报开始
相关推荐:
阴人花轿 顶级魔改电影指南[美娱] 豪门小可怜?不,是你祖宗 玉露凝棠 香花拢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