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拉拢 (2/5)
马总也算雷厉风行,一个星期便搞定了香港会议出席嘉宾的名单。
陈学兵打开邮箱看了一会,随后便拨打了吴光正的电话。
结果这个电话号码并不在吴光正手里,经过询问和20分钟的等待,陈学兵才得到了吴光正的香港座机号。
接通时,陈学兵开门见山:“吴总,春季之约,还记得吧?”
对方朗声大笑:“陈总,我还以为你不会找我了呢!”
“怎么会,只是我们说好了春季会议,今年春节太晚,立春雨水都在年前年内,惊蛰又太急,春分重提此事,恰到时宜。”
“春分.”对面的吴光正翻阅了一下日历,道:“春分还有四天,太赶了吧?”
“呵呵,没这个意思,不过我见咱们春分开始筹备,时间定在四月,可好?”
“好,没问题,不过.陈总当初说内地的政府会参与,如今商谈得怎么样了?”
“几个月前就已经定好,我现在是CEPA互联网产业改革试点小组总顾问,深圳配合筹备,我的嘉宾名单也已经确定,阿里巴巴、滕讯、新浪、搜狐、金山、联众、3721等十几家大陆互联网和软件企业的创始人,BJ的领导也很关注这件事,我们会上谈出的框架,在大陆政策上将畅行无阻。”
陈学兵话落,吴光正沉默了一阵。
阵势这么大。
这位陈总当真有能量,请这么多人,而且CEPA改革小组?
这不是一场公开座谈会能谈的吧?
这个小组的全称其实是“CEPA框架下互联网产业改革试点小组”,“框架下”三个字,陈学兵也是有意省略。
陈学兵的最终目的,也是把这三个字去掉,那这个改革小组的意义和格局可就完全不同,要直接上升到商务部了。
“额”吴光正犹疑道:“陈总,当初我们谈的是互联网企业进入香港的讨论,你们出席的嘉宾这么多,都准备来香港?我们贸易发展局这边,还有没有其他事项需要准备?”
当初说好了是配合大陆企业的在港发展,他也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交一张投名状,这件事对他惠而不费,可陈学兵的“CEPA改革”几个字,让他不得不慎重。
CEPA,可是香港经济独立的根本制度框架。
“非也非也。”陈学兵却轻松笑道:“不是贸发局配合我们,而是我们配合吴总,数码港南翼双子塔3-4现在楼空着一半,每月白亏几千万租金吧?我拉大陆互联网公司来填坑,前两年免租,第三年按市价70%交租,九龙仓稳赚不赔。”
他上次在饭局向吴光正提到香港两次「科技兴港」计划,数码港和硅港都变成房地产计划的事。
当时只知是李家的杰作,后来经过调查,陈学兵才知道当初提这事有多么唐突。
这个香港数码港,确实起源于李泽楷。
98年李泽楷提出“亚洲硅谷”概念,搞了一波PPT圈地,承诺引入500家科技公司,近乎免费拿到了香港64英亩(388亩)土地,省了上百亿。
结果规划的17座科技研发中心只建了4座,其余全部改贝沙湾豪宅项目了,承诺引进的500家企业落地83家。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