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资产证券化 (6/7)
/>
“土地你们是抵押给银行了,但没卖啊,土地收益权是不是还在你们手里?
“这些年,土地涨了不少吧?
“把收益列个表,结构优化一下,做个收益预期,让地方银行帮忙把这份收益预期出售给客户,甚至直接吃下这份预期,你们折扣性地一次性获得未来几年的土地收益,买方分得剩余部分收益。
“这样一来,一份土地,你们拿到手的钱不应该是70%,而是一倍以上。”
陈学兵轻描淡写地说出一套模式,换来了车上人的震惊。
还能这么玩??
不过,震惊也有限。
毕竟资产证券化的手段以往也不是没有,比如高速公路的收费权等,他们只是震惊于土地居然也能这么玩。
不过吴市长的震惊,就不这么简单了。
因为:巧了!
这方法,他们已经打算用了。
而且是孙书记请了一大帮专家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给论证出来的。
这位陈总,居然随口就说出来了?!
那.那帮专家,有何用?
“陈总.你怎么想到的?依据是什么?”
“多一点国际视野,很容易想到,依据,到美国房地产市场里找就行了,我可以给你提供几个公司名单。”
陈学兵摆了摆手,对这种点子并不以为意。
他是一直使用金融手段来扩张的。
金融手段,不是简单的抵押贷款。
只说一个资产证券化,后世五花八门的方法也多的是。
引爆美国金融危机的次贷只是其中一种,PPP项目,不动产投资信托,乃至蚂蚁扩张那套消费金融模式,后世诸多资产证券化的案例,都在他脑中。
“关键,不在于点子,而在如何正确的使用。”
陈学兵抬起手指,淡淡地开口:
“第一,路径要正确,你们要把能压到国开行的贷款压力尽量压到国开行头上,地方上那些听你们话的银行才能留有余力,为你们操作这次证券化。”
“第二,造表的时候不能贪大,用多少就卖多少,卖出去的收益权,始终要分给别人一份,资金有成本,这套模式本来是好的,就怕源源不断的贪心,多次反复证券化,是绝对不行的。”
第三。
大家都认真听着,等着陈学兵的第三。
可久久没来,呼吸都停滞得有点难受。
许久,陈学兵似笑非笑地扫视大家。
“我又不是吴市长,也不是给政府开会,没必要强凑三大点三小点吧?最关键的,就这两点。”
一片松气声。
强迫症都差点被治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