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资产证券化 (5/7)
合肥建筑大多低矮,平均容积率就算2.5。
那就是480万平方米的土地,7200亩。
地价就算低点,1200一平米,80万一亩。
57亿6千万。
实际上拆除7200亩,还会多出来一部分。
实际上,按照他了解的那些拆除地段,比如工商所门面房,省委西大门门面房,总工会繁华地段临街地价商铺,58栋无主别墅等
孙书记是个狠人,把各委部门的“家财”都给拆了。
这些地段可不是工业地,是正宗的繁华商业地,好歹是个省城,这部分地价应该远高于1200\/平米,甚至是好几倍。
了解不了对方的底价,就不要随意谈判,陈学兵说五六十亿,合肥拿到的地就绝对高于这个价值。
吴市长也了解自己的“家产”,被说出来,多少有点心虚,但哭穷是他的传统艺能。
“那些地,有的是要补偿的,而且哪能这么快卖出去啊?”
“合肥没有城投公司?卖不出去,不会不懂抵押吧,吴市长,我除了是搞金融的,名下还有个建筑公司。”
明人不必说暗话。
94年分税制以后各地城投兴起,为的就是土地财政。
《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借债有限制规定,但土地卖得慢,政府又急缺钱,遂搞了这帮隔壁老王,以企业名义帮政府抵押土地背债。
除城投外,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融资平台。
他们借的钱,称为:表外债务。
也叫隐性债务。
另一方面,政府也知道土地越来越金贵,不用卖出去,以此方法拿贷款搞基建,招商,环境好了,地价就该涨。
等政府挣了企业税收,给城投还了贷款,地价也上来了,地还在手里,可择良时拍卖。
经济向好的情况下,地价逐年上涨,这是个良性循环。
这个问题,又到了陈学兵精通的业务范围内了。
不过吴市长被戳破也丝毫不尴尬:“这个钱,就算我们找银行借款,也拿不了这么多,既然你懂,就知道银行贷款对地估价比实价低,还有比例,不到70%,而且我们的招商形势你也看见了,补贴众多企业,还有招商开销等,很多急用钱的地方。”
这次,轮到陈学兵叹了口气。
“吴市长,要搞这么大的项目,还是破釜沉舟吧.”
他想了想,合肥后世的发展突飞猛进,多背点债,压力也并不大,遂又开口道:“我觉得项目的贷款,你们应该找国开行谈谈,他们是政策性银行,对项目有扶持,至于你们抵押地块的那部分贷款,应该让本地的银行来承接。”
吴市长有些疑惑:“何意?”
“ABS,资产证券化,你有所耳闻吧?”陈学兵也不管他懂不懂,慢悠悠解释道:
“就是把能够产生稳定收益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可交易证券的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