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为知识付费 (1/5)
办公室仅剩三人。
陈学兵,洪区长,江秘书。
陈学兵把手里的香槟杯抿了一口,暗自措辞。
关于京东方,在研发投入上一直很用力,后世发展也非常强劲,无疑是国产替代的最优选,如果能早点开始尝试手机下一代OLED屏的研发,他至少愿意在爆米花手机的屏幕选择上给予扶持。
但京东方目前的产线是大屏幕制作,资金方面也自顾不暇,大概无法针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定向研发。
但如果能说服重庆给他们投资,甚至能参与投资,那就不一样了。
而洪区长把这件事当作政治任务,什么国产自主,顶多当作锦上添花的噱头,要推动这么大的投资,必须要让他感受到实际的好处。
“额…区长。”
“重庆作为一座老牌工业城市,在选择投资标的上,应该延续一贯的基因,才能发挥最大的人才就业前景。”
洪区长点点头。
促进就业,这很重要。
“我们目前的支柱产业呢,是汽车。”陈学兵接着说道。
“汽车产业今年有所下滑。”十分了解数据的江秘书插话道。
“嗯,三万人的特钢今年也破产了,我总公司的行政总监就是从特钢来的。”
陈学兵顺着话头往下说:
“咱们的特钢,曾经可是国家级保密军工企业,依然坚持不住破产了,所以产业的选择,一定要走在时代发展和需求的前沿。”
“汽车这个产业的培养,是非常不错的,至于新的产业扶持,我认为应该在手机、电脑生产,半导体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
“且投资规模,一定要大。”
语气笃定。
“大?多大?”洪区长抱着手摸起了下巴:“这次市里给出的资金上限就是五个亿。”
陈学兵笑了,他早有预判。
而且猜得相当精准,因为文件上2002年第一家试水的中关村,引导基金规模就是五个亿。
把这事当政治任务来做,就绝对不会超纲。
但这完全不能达成陈学兵的意图,他当即轻哼一声,笑道:
“五亿,未免太小气了,区长,重庆的情况和北上广深不一样,他们是扩张高新产业,重庆是创建高新产业,五十个亿,恐怕都不够。”
“五十个亿?什么企业需要投资五十亿?我们这是扶持企业,不是开企业。”
洪区长可是直辖市母城区的总管,虽然没被这个数字吓到,但也惊得差不多了。
“当然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上市企业或者预上市企业,一定要规模足够,有收购上下游产业的欲望,只有产业并购,才能加速上市。”
“不加速,不上市,三年之内,如何体现出具体成绩呢?”
陈学兵说着,露出莫名笑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