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民生、国计 (1/5)
京城是何等模样,总要看过了才知道。
赶在腊月二十之前,卢象升险险抵达良乡。
“这位老爷能文能武,端的一把好力气!羞死小老儿了,竟要老爷出力!”
卢象升甩了甩手臂,先哈了一口气,搓了搓手掌就笑道:“小事一桩。若不是老人家愿在这大雪天驱车送我,这段路只怕是难得过来。骡马既伤了一腿,我已经于心难安,陷到雪里,推一把不算什么。”
“老爷宽宏大量,来年必定高中!”赶车老汉指了指前面,“那就是良乡驿了。从这到京城,良乡驿有专门的马车。老爷且坐到车里,先暖暖身子。这段路已经铺了煤灰,雪就不厚了,小老儿慢些驾车,不要紧了。”
卢象升依言上了马车,回望了一下来时路。
雪不小。真定府往北那一段水泥路自然好走,但兴许是因为更靠南,兴许也像这老者所说:那种路面积雪总是比土路面和田地里要薄一些。
而中间这一段仍是以往官道,土路既因为这几年来人来车往更加频繁而车辙、坑洼密布,又因为天降大雪,所以更加难走。
马车缓缓往良乡驿行进,周围渐渐越来越热闹。
卢象升很快看到了奇特景象。
“老人家,他们那是什么车子?”卢象升好奇地指向前方。
“那个啊?”前面驱车的老汉看了看,“辽东那边传回来的。”
卢象升想了想:“爬犁?也不像书中所述……”
“老爷真是见多识广。”老汉点着头,“是爬犁。老爷既然这么说,恐怕是改了改。如今冬天越来越长,越来越冷,京城里可断不了柴薪、煤饼。想来是为了多拉些煤饼进城。”
“那就是煤饼?”卢象升眯了眯眼,想透过风雪看得更清楚。
“正是!听说,是陛下他老人家命人创制的,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蜂窝煤。不过煤饼叫惯了,民间还是这么说。”
“蜂窝煤……老人家可知道有什么讲究?”
“那小老儿就不知道了。如今京都煤饼供不应求,小老儿虽是河北省人,离京都不远,却还用不起那蜂窝煤炉和煤饼。”
“原来如此。”
前方的骡马有一条腿崴了崴,如今仍要拉着车缓慢行走。
卢象升只见那老汉稍稍偏了偏方向:“老爷不妨问问,小老儿往他那边靠一靠。”
不远处的前方,虽然是两匹骡马一同拉着爬犁,但爬犁上却没有坐人,反而一个串着一个。每个爬犁都有民间惯用的板车那般大小,上面果然堆满了煤饼。三个人一前两后,前面那人牵着骡马,后面两个人一老一小看着这爬犁,缓缓行走于路上。
因此他们还确实能追上这俩个运煤之人。
“劳驾……”又是那老汉先开口,介绍了一下卢象升的“老爷”身份,又说他有些话想问问他们。
三个人停了下来,有些拘束地看了一眼马车里探出身来的卢象升,然后那一老一小都低下了头。
原来竟是一家人,那“老者”是个老妇。但看她儿子的年纪,她年龄应该也不算老,只是已经头发花白、显老罢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