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搞钱难,花钱也难 (2/4)
山贼……”
“前军左都督是平夷伯,水师自会派兵巡视江面!五军都督府新改,地方卫所奉行军令与否,这次也是试金石!”王承勋又说着,“漕军能不能把事情办好,陛下和枢密院也一样在看着!”
最后则是一个重磅消息:“运完了这一趟,如果平安无事,那么漕军如何改制,明年兴许就会定下来。事关你们前程,万勿掉以轻心!”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不是所有地方的赃银和赋税银两都需要漕军来解运。
但是财计重地的湖广、江西、浙江和南直隶,该退赃银加上今年厉行优免、商税之后的赋税银两,占了大头。
如何分配运军,从广阔的南方一次性把漕粮、银子都运到北京,确实是对漕军的一个考验。
而如果今年平安无事,以后整个大明的赋税解运结构都可以调整一下了。
原先的内阁、如今的施政院里,君臣正在讨论这个问题。
“若厉行优免之后年年都能如此,那么湖广、四川赋粮便不必悉数解运。”朱常洛说着自己的意见,“让这些地方的粮食绕一个大圈运到北直隶,不如解西三边、山西和西南缺粮之忧。”
财政宽裕之后就有新的烦恼。
原本像广西、贵州、云南这等地方,赋税大抵收支平衡。但这回开始厉行优免之后,还是多出了一些应该解运的,虽然提升比例比富庶省份低多了。
怎么解运就成了大问题:陆路解运,损耗太多,说实在的也不值得。
而江南富庶省份,提升比例很高。
都通过通州北京来中转,再运往辽东、宣大吗?
但西三边和山西的缺粮的问题始终不容易解决。
陈蕖犹豫着说了一句:“陛下,要不其余省份再算一算,也折成金花银……”
王锡爵没说话,他皱着眉。
折金花银,偏远地方自然是开心的,也能够留不少粮食在当地。
但江南之所以热衷金花银,就是因为有漕河之便,低买高卖。
偏远省份折了金花银,当地官员是开心的,省事嘛。但当地乡绅大户却不会那么热衷,因为当地粮价下来了,不利于产量更多的大户赚钱。
朱常洛摇了摇头:“其余省份倒是好说,都算入枢密院军费,用来维系当地驿站,在京里勾销便是。”
因为偏远省份的增加部分不算太多,而且往往面积很大、驿站比较多,所以这个算得过来。
但主要还是湖广、四川。
王锡爵提出了现实问题:“不论是四川支运陕西、云南,还是湖广支运贵州、广西,输运都极为不便。耗损极多,得不偿失。”
朱常洛点着头,看向陈蕖和工部尚书杨一魁:“把四川的南北官路、云贵两广官路、灵渠再好好修一修,如何?”
两人呆了呆,而后不约而同说了一句:“陛下,那可不够……”
“慢慢修,不是每年都有吗?”
皇帝再次强调了,他们二人就不能不认真开始考虑。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