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画框疑云 (2/5)
画作上。陆衍盯着画中的每一处细节 —— 白狐的毛色、月光的明暗、青石的纹理,在紫外线照射下,颜料层没有任何荧光反应。这意味着,颜料里没有添加现代合成荧光剂,也没有后期修补的痕迹 —— 毕竟现代修复古画时,常用的黏合剂在紫外线下发荧光,而眼前的《月下狐》,连最细微的荧光点都没有。
“颜料是东晋时期的矿物颜料。” 小吴一边观察一边记录,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移动,“石青、石绿、朱砂的颗粒都符合当时的工艺,尤其是铅白,虽然历经千年,但氧化程度很均匀,没有局部发黄,说明保存环境一直很稳定。”
陆衍凑近玻璃,盯着白狐的眼睛。紫外线灯下,狐眼的琥珀色颜料依旧透亮,没有任何修补的痕迹,甚至连颜料层的裂纹,都与画绢的老化纹路一致 —— 这是古画自然形成的 “开片”,仿品根本做不出来。
“画作本身没问题,是真迹,也没被修复过。” 陆衍关掉紫外线灯,展区内重新恢复成暖黄色的晨光,“现在重点查画框背面。”
展柜被老周和两个值守警员小心地往外挪了十厘米 —— 为了不碰伤画框,他们特意在展柜底部垫了防滑垫,移动时慢得像怕惊醒什么。画框背面终于完全暴露在视野里:红木的背面没有包浆,是原木的浅褐色,上面散落着几处细小的虫蛀孔,还有一层薄薄的灰尘,显然是常年贴墙存放造成的。
“先扫灰尘样本。” 陆衍对小林说。
小林拿着特制的粘尘胶带,小心翼翼地贴在画框背面的灰尘上,然后轻轻撕下 —— 胶带上沾着一层淡灰色的灰尘,她立即将胶带放进密封袋,贴上标签:“《月下狐》画框背面灰尘样本,位置:右上角距边缘 5cm 处”。
小吴则抱着能量波动检测仪,开始逐点检测画框背面。检测仪的探头贴着红木移动,屏幕上的数值一直稳定在 “0.3 赫兹” 左右 —— 这是普通木材的正常能量辐射值。小吴一边移动探头,一边念叨:“还是没异常啊,难道昨天真的是仪器误差?”
陆衍没说话,只是盯着检测仪的屏幕。他知道老周和小吴的技术,昨天测出的能量波动绝不会是误差,问题只在于 —— 这波动藏在哪个位置?
就在小吴的探头移到画框右下角角落时,检测仪的屏幕突然跳了一下 —— 数值从 0.3 赫兹升到了 1.8 赫兹,虽然只是一瞬间,又回落下去,但足够清晰。
“停!” 陆衍立即喊住小吴。
小吴赶紧停下,探头还贴在那个角落:“怎么了?陆顾问,刚才是不是跳了一下?”
“再测一遍,慢一点。” 陆衍凑到屏幕前。
小吴缓缓移动探头,从画框右下角的边缘往中间挪。当探头再次停在那个距角落 3 厘米的位置时,屏幕上的数值再次跳动 ——1.9 赫兹,比刚才还高了 0.1 赫兹,停留了两秒才回落。
“有了!真的有能量波动!” 小吴的声音里带着点兴奋,又透着困惑,“这数值虽然低,但明显超出普通木材的范围 —— 正常木材最多 0.5 赫兹,这都快四倍了!”
老周也凑过来,反复测了三次,每次数值都在 1.7-1.9 赫兹之间波动。他皱着眉,从工具箱里拿出另一个备用检测仪,结果还是一样 —— 画框右下角的那个角落,确实有异常能量残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