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3章:从博士到院士并非只是升级 (6/8)

决了国家战略需求,还推动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他 58 随时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六、院士选拔的 “流程”:比你想象的更严苛

    除了有重大成就,院士选拔的流程也非常严苛,堪比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1. 提名:得有 “院士推荐”,不是谁都能申报

    首先,你得有 “提名资格”—— 要么是 3 位以上的在职院士联名推荐(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不能交叉推荐),要么是国内的学术团体(比如中国科协、各全国性学会)推荐。而且,每位院士每年只能推荐 1-2 人,推荐前还得深入了解你的成果,甚至去你的实验室考察。

    2. 评审:多轮 “筛选”,全程 “匿名”

    提名之后,还要经过多轮评审:先是 “学部评审组” 的初审,对你的成果进行学术评价;然后是 “学部大会” 的评审,由所有在职院士进行投票;最后还要公示,接受行业内的监督,如果有人对你的成果提出质疑,还得进行调查和复核。

    整个过程全程 “匿名”,评审专家都是本领域的权威院士,任何一点 “瑕疵” 都可能被指出。比如有位教授,成果很突出,但因为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有 “成果表述不准确” 的问题,被评审专家指出,第一次申报院士就没通过。

    3. 没有 “固定年限”:有人早有人晚,有人一辈子都没机会

    院士选拔没有 “年龄限制”,也没有 “固定年限”,有的人评上教授后,5-10 年就当选院士(比如赵院士 52 岁当选);有的人则要等待 60 多岁甚至 70 岁(比如王院士 58 岁谁当选,还有的院士 65 岁才当选);还有很多优秀的教授,一辈子都没评上院士。

    比如某高校的刘教授,他在 “有机化学” 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发表了几十篇顶刊论文,主持过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还培养出了 10 多位优秀的博士生,但他申报了 3 次院士都没成功。“不是我的成果不好,而是比我更优秀的人太多了,院士是‘最高荣誉’,不是‘达标就给’,而是‘优中选优’。” 刘教授说。

    4、那些容易被误解的事:别再搞混这些 “关键点”

    聊到从博士到院士的路,很多人会有一些 “误解”,我们得趁这个机会澄清一下:

    误解 1:院士是 “行政级别”,或者 “更高的职称”?都不是!

    很多人以为,院士是 “比教授更高的职称”,或者有 “行政级别”(比如 “副部级”),其实都错了。

    院士是 “荣誉称号”,不是 “职称”,比如一位教授当选院士后,他的职称依然是 “教授”,只是多了一个 “院士” 的荣誉;也不是 “行政级别”,虽然院士会享受一些待遇(比如国家特殊津贴、科研资源支持),但没有行政职权,不能像 “局长”“校长” 那样行使行政权力。

    就像中科院的李院士,他当选院士后,依然在实验室带学生做研究,职称还是 “研究员”,“院士”这个称号,是对我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天下藏妖 我带着整个王朝穿回来了 乱世之中成为王者 凭借满点厨艺纵横后宫 日捐一亿后,假豪门跪求她回家 武动之真正的武祖 费伦法师总是准备充分 错撩 我捡到一部重生笔记本 我,S级向导,换个男人怎么了?
相关推荐:
我带着整个王朝穿回来了 乱世之中成为王者 凭借满点厨艺纵横后宫 武动之真正的武祖 我,S级向导,换个男人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