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3章:从博士到院士并非只是升级 (5/8)

 5-8 年的时间,甚至更长。很多人评了两三次都没成功,就是因为 “标志性成果不够”,或者 “学术影响力不足”。

    比如某中科院研究所的陈副研究员,50 多岁了还在评研究员 —— 他发了不少论文,也参与过国家级项目,但没有主持过重大项目,也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成果,“每次评审都差一点,但就是跨不过去”。陈副研究员说:“评教授 \/ 研究员,有时候不仅要努力,还得有‘机遇’—— 比如刚好遇到一个重大的研究方向,刚好你的团队能抓住机会。”

    但一旦评上教授 \/ 研究员,就意味着你成了 “学科里的资深玩家”—— 有了自己的研究团队,能拿到更多的科研资源,能决定团队的研究方向,甚至能影响整个学科的发展。这时候,你才算真正站在了 “冲击院士的起点线” 上。

    5、站在冲击院士的 “起点线”:教授 \/ 研究员之后,还要迈过 “天堑”

    很多人以为,评上教授 \/ 研究员,离院士就不远了 —— 但其实,这只是 “起点”。从教授 \/ 研究员到院士,中间隔着一道 “天堑”—— 院士选拔的核心,是 “学术成就的开创性” 和 “行业贡献的突破性”,这不是靠 “积累” 就能达到的,需要 “原创性” 和 “引领性”。

    五、院士选拔的 “硬杠杠”:得有 “拿得出手的重大成就”

    不管是中科院院士(侧重基础研究)还是工程院院士(侧重应用研究、技术开发),选拔时最看重的就是 “重大成就”:

    1. 基础研究领域:得有 “原创性成果”,推动学科发展

    如果是做基础研究的(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你得有 “原创性的科学发现”,比如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发明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而且这个成果得 “推动了学科的发展”,被国际同行广泛认可。

    比如中科院的赵院士,他在 “量子信息科学” 领域深耕了 30 年,提出了 “新型量子纠缠态” 的理论,还开发了一套 “量子调控的实验方法”,这个理论和方法被全球 20 多个国家的科研团队应用和应用,推动了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发展。他 45 岁时就评上了教授,52 岁时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我的成果不是‘小改进’,而是‘从 0 到 1’的突破,这是院士选拔最看重的。” 赵院士说。

    2. 应用研究 \/ 技术开发领域:得解决 “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问题”,有重大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如果是做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的(比如工程、材料、医学、农业等),你得解决 “国家战略需求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或者 “行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而且成果得有 “重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比如工程院的王院士,他在 “高铁轴承” 领域做了 20 多年研究 —— 以前我国的高铁轴承都依赖进口,不仅价格贵,还容易被 “卡脖子”。王院士带领团队攻关,研发出了 “国产高铁轴承”,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还让高铁轴承的成本降低了 30%,每年为国家节省几十亿元。这个成果不仅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兽世好孕娇美人,绝嗣雄性宠疯了 蛇君大人的小娇妻 等月亮坠落 开局捉奸,傍上权臣好孕来 重生被换亲?嫁给禁欲王爷真香了 豪门大嫂上荒岛综艺后全网爆红 清末龙蛇录 重生成外交官,带个系统不过分吧 快穿:虐我宿主?统统创死! 大唐最强纨绔
相关推荐:
等月亮坠落 开局捉奸,傍上权臣好孕来 重生被换亲?嫁给禁欲王爷真香了 大唐最强纨绔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余年周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