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万言书 (5/14)
p; 不足为外人道也。
凡此种种,自是让宋煊在东京城百姓嘴里受到极高的追捧。
不仅百姓,连带着许多读书人也是一度羡慕。
尤其是宋煊被高官针对,还能绝地反击,实在是太励志了。
哪一个人不想考取状元?
大相国寺的卦摊都挤满了人。
毕竟宋煊是真的在那里算过卦。
而且算卦的当初说的一日有五位宰相从我面前走过。
更是被大肆宣扬!
宋煊已然显露,但是当日在他身边同行的其余四人,全然不知道,都在猜测到底是谁?
也不知道有没有成亲之类的。
甚至有人都在暗中监视宋煊身边的同窗,意图给自家闺女找个未来宰相的夫婿,将来自家也好沾沾光。
像张方平等人全都被纳入抢婿了名单。
至于樊楼不需要用宋煊来打广告。
人家觉得宋煊这种状元,迟早会到他们店里见识一二的。
樊楼岂能跟其余店铺一样费心招徕客人?
咱这店铺,官家都来过数次。
几十年口碑在这里放着呢。
若是公开喊话宋煊,岂不是凭空掉价!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宋代朝廷与士大夫的关系,以及士大夫的社会地位。
宋煊受到如此追捧,实在是一件正常的事。
在大宋,一个人的政治身份与社会地位,是可以通过读书来获得的。
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在大宋以前,是缺乏形成这种观念的现实条件和社会基础的。
从宋代开始,自身获益的体验与官方的提倡,以及“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现实。
则像春雨入土一样,滋润并助长着世世代代的庶民与士大夫的梦想。
而这种光荣与梦想,又不断地激励着他们的进取心。
不可否认。
利。
对任何人都是一种诱惑。
但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并不都是唯利是图。
犹如“器”之于“道”。
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是以科举之“器”,来实现其理想之“道”。
自古以来,在中国读书人的血液里,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