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鱼龙之变,便在此时 (7/13)
nbsp;几人也表示理解。
此时的贡院外,已经密密麻麻等待了许多人。
他们大多都是从城外郊区赶来的,以及距离贡院更远的地方。
此时贡院外有许多兵丁在维持秩序,并且火把把周遭全都照的极为通明。
此时的天气依旧是有些寒冷。
宋煊掀开驴车的帘子往外看一看,就能感觉寒意袭人,一下子就把仅有的瞌睡给赶走了。
许多举子都在跺脚,相互取暖,等待着兵丁在门口检查。
避免有人夹带一些不该带的玩意。
但是不少举子都是十分的兴奋。
因为大宋不同于大唐,隋唐进士考试的优胜者,只是国家管理人才的备选与补充,并不是主要来源。
当门阀的狗才可以当官。
科举制度是在大宋开始定型的。
真正的经过严格考试来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做官,能不能管理国家,并且把进士出身的文官,作为国家的管理人员的最主要来源。
从此以后,贵族官僚阶级怼政治、文化、教育的垄断被打破了。
血统、门第之类不相干的外在条件也不在那么重要。
许多贫寒家庭的子弟只要肯认真读书,是完全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在进士考试当中胜出,改变自己的命运。
鱼龙之变,便在此时!
而且与大唐不同,只要你考中进士,马上可以做官,用不着等待。
百分之九十九被分配到基层,从知县的助理做起(科级干部)。
一般是两个职位,要么是主簿,要么是县尉。
如今走到省试这一步的举子,倒是没有觉得苦的,而是前所未有的兴奋。
再加上陛下给放出的“大饼”!
只要通过省试,今年的殿试名额增加了一半,中进士的几率增很多。
如此好机会不抓住了,岂不是后悔一辈子?
故而虽然此时寒苦,但也是能忍的。
宋煊瞧着火光下映照着的诸多学子的脸,他放下帘子:
“倒是不着急,再坐一会,我看前面还有不少人在排队,即使进去了,也只能干坐冻着。”
“嗯。”
张方平倒是挺放松的。
他觉得自己的策论在十二哥的影响下,发挥的还挺不错的,并没有什么影响。
尽管范院长编纂了有关诗赋的书,但是他在这方面还是弱项。
旁人皆是以为十二哥与自己都是不善于策论。
此番省试定是要叫他们好看!
“咱们第一场是考贴经是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