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鱼龙之变,便在此时 (6/13)
多省试。”
范详此时也是充满了自信。
他与韩琦等人头一次通过的,当然是比宋煊他们准备的时间更长。
“可惜,不再是以诗赋为主了。”
王泰也是轻叹一声。
因为进士科的乡试和省试的考试内容为诗、赋、论、策、帖经、墨义六种,其中以诗赋为主取士。
为此范仲淹在执掌应天府学时,着力指导学子练习写作应举用的律赋,为此还编过一本《赋林衡鉴》。
老范精心编纂的为律赋廓清迷障,指示方面的奇书。
不同于一般的赋格雷书籍,一味的迎合举子速成之需。
而是让大部分学子学会如何在理论上去运用到实际,以诗赋达到议政、论政的功能。
从张方平到欧阳修,再到苏轼,都是在律赋上极为明显的继承了范仲淹的观念,并且还在此道上变本加厉了!
可以说范仲淹编纂的这本书,第一批受惠者便是应天书院的学子们。
司马光在记载范仲淹教学事说过,四方从学者辐辏,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特别是在仁宗一朝,更是引领了宋律赋的发展。
“无妨,至少我等不会在诗赋上拖后腿。”
宋煊拍了拍范详的肩膀示意他不必在意。
大家相处这么久,范详当然明白吕乐简嘴臭的毛病,此时也不是很在意。
反倒是平日里一直怼吕乐简的王泰一言不发,向韩琦学习似的。
“行了,都别绷着了。”
宋煊瞧着众人笑道:
“你们就等着瞧我考中会元吧。”
“哈哈哈。”
几个人笑了笑,被宋煊如此一刺激:
“会元这种荣誉,我王泰未尝不可!”
“还有我。”
一向沉默的韩琦也被激发出了斗志:
“你们且瞧我的。”
包拯看着这几个稍微年轻的同窗,也是禁不住摇头笑了笑,遂上了驴车。
他觉得自己能过顺利通过省试,便是赢了许多。
至于会元那种难度较高的事,身边有如此多优秀的学子,包拯也不会去想那种不切实际的事。
人与人之间在学习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
于是三辆驴车直接奔着贡院而去。
“对了,最后强调一遍,无论考的好坏,这三日都不要对答案之类的,免得自乱阵脚,影响了考试的状态。”
宋煊又给同车的人说了一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