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写一首哪够啊? (7/14)
; 钱惟演一口气连连说道。
刘烨也瞧着宋煊,一时间无语,主要是真被此子给装到了。
人家是真有这个实力。
直娘贼。
有些时候,自己当真是不听劝,喜欢去辩驳一二,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辩驳不过。
就在众人全都陷入对宋煊三首词的议论当中,突然闯进大厅里的一个老和尚,当即跪在地上,大声叫嚷着:
“刘知府,我徒儿契嵩是被冤枉的,还望能够重新审理,洗刷冤屈呐。”
一个老和尚在那里只是喊冤。
本来喜庆的氛围,因为方才众人都在传唱宋煊的诗词,连守门的好事者也过来听,这才让老和尚抓住了机会。
几个仆人连忙上前按住老和尚,想要把他给带走。
但是刘烨作为知府,却是不能在这么多人面前把他直接拖走。
如此一来,他的风评该会如何发展?
“大和尚,你那徒弟已然认罪了,你为他喊冤又有什么用呢?”
“他是被屈打成招的!”
老和尚被人按住,依旧倔强的抬起头:
“他是被屈打成招的!”
动刑这种事,是在所难免的。
北宋官员判案都不是疑罪从无,以及疑罪从有的思维,反倒是掺杂了儒家思想,自由裁量的权利很大。
口供仍旧是定罪的关键。
所以刑讯是在所难免的,可也有规定不得超过三度。
但一般人判案,几乎一次动刑就给你打服喽。
用不着三度开花。
就算是强悍如武松,真的硬抗一百杀威棒,那也得跪地求饶认罪。
刘烨是知道这件事的。
那小和尚他故意借宿,又见财起意,卷了人家的金银财宝,杀了人家媳妇,结果因为道路不熟悉,跌进枯井当中。
大早上被丈夫带人去寻找的时候,听到了井底传来的哭声,这才人脏并获。
他瞥了一眼宋煊,倒是回想起司马池与他说的那话。
难不成晏殊取得如此亮眼的政绩,背后当真有宋十二的帮忙?
于是他吩咐人去把卷宗取来,又招呼宋煊:
“我听晏相公说你宋十二也善于断案,今日你先看看卷宗,明日再去问人犯,如何?”
宋煊站在跟前,他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拒绝的权利,但依旧摇头:
“刘知府,晏相公过于夸赞我了。”
“哎,试一试嘛。”刘烨摸着胡须道:
“我其实也是觉得这件案子有疑点,但是下面的知县做的挺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