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孙传庭功亏一篑,高闯王劫后余生 (3/8)
>
为了保家卫国,孙传庭毅然派出家丁王承嗣、孙剑等人,率领自家训练的乡勇私兵出击,成功击退了小股清军。
这件事,被时任山西巡抚的吴甡如实记录在《汇报擒斩虏贼功级情形疏》中,并上达天听:
“.内如乡绅训练亲丁,如吏部郎中孙传庭之遣王承嗣等,用飞炮击贼,贼以远遁;又遣孙剑等设伏,夺获马骡。”
正是这份奏疏,让焦头烂额的朱由检发现了这位在野的能臣,并急召其入京任职。
崇祯九年四月,因时任陕西巡抚甘学阔剿匪无力,致使陕西局势愈发糜烂。
震怒之下,崇祯下令将甘学阔押解京师,下狱问罪。
这已经是第三位折戟陕西的巡抚了,前有练国事被流放,后有李乔被削籍。
陕西巡抚这个职位,在朝堂上已到了“无人愿当、无人敢当”的境地。
值此危难之际,孙传庭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前往陕西任事、
对此,朱由检大为感动,并特批给了孙传庭六万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
当然了,这笔钱也不是白拿的,崇祯对孙传庭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而今岁饷后,则听若自行设处,不中制”
意思就是以后治理陕西,募集兵员的钱粮全由孙传庭自行解决,中枢就不管了。
无奈之下,孙传庭也只能领了这笔银子,奔赴陕西上任。
但问题是,他面对的陕西,是一个“遍地皆寇,而问兵无兵,问饷无饷”的烂摊子。
官军与起义军在三秦大地上反复拉锯,天灾人祸并行。
在这片土地上的军民,每天都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
孙传庭到任后,陕西的军事、政治、财政、法纪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以屯田为例,崇祯元年,陕西一带尚有屯田四十六万多顷在册。
但到了崇祯九年,仍在发挥作用的军屯连两万顷都不到。
陕西三边本就贫瘠,却还要供养瑞王、秦王、韩王、肃王等数位藩王。
所谓“陕西外供三镇,内给四王,民困已极”。
面对明末的危局,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三位巨头,分别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洪承畴比较粗暴,倾向于以杀戮和劫掠,来解决人口和土地的矛盾;
卢象升则是依靠高超的治理能力和个人魅力,动员士绅百姓共度时艰;
而孙传庭不一样,他将矛头直指陕西本地的既得利益集团——豪强乡绅。
为了盘活陕西的经济与军事,孙传庭祭出了“治吏”和“清屯”两大杀器。
基于早年治理永城、商丘的经验,孙传庭上任的第一把火,便烧向了陕西的官场。
他要大力整顿吏治。
他在给崇祯的札子中明确指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