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孙传庭功亏一篑,高闯王劫后余生 (2/8)
>
要是这事传出去,他这个义军盟主,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高迎祥压下心中情绪,将信件收入怀中,并对信使点了点头:
“汉王的好意,高某心领了。”
“汉王远在成都,仍然惦记我部安危,实乃高某之幸。”
“只是这退兵一事,还关系到数千弟兄的身家性命和前途大计,绝非高某一人可以决断。”
“事关重大,本帅还需要与军中其他几位首领仔细商议商议。”
他顿了顿,显得十分客气:
“这样吧,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还是先下去好生休息一二。”
“等本帅与众将商议出结果后,再回复汉王也不迟。”
江瀚派出的信使也不废话,只是抱拳拱了拱手,便退了下去。
反正他信件已经送到,至于闯王听不听,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打发走信使后,高迎祥却并没有召集其他首领,而是独自一人坐回堂上,陷入了沉思。
改去湖广?
说实话,对这个去处,高迎祥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
他之所以选择北上陕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充兵员,尤其是恢复老营的精锐骨干。
之前他被卢象升一路追剿,麾下精锐死伤惨重,赖以纵横天下的老营精骑更是在关宁军手下全军覆没。
湖广虽然富庶,但那里的兵员素质却不怎么样,高迎祥根本看不上。
只有重返三边,才能招募到那些悍勇耐战、精通骑射的边军将士,重铸他的老营骑兵。
思来想去之后,高迎祥还是有些不服气,又或者说不信邪。
江瀚的来信,或许只是一种谨慎地猜测罢了。
大丈夫,岂能因一言而废大事?
最终,他猛地一拍桌案,下定了决心:
“我倒要看看,那孙传庭是否真的如江瀚所言,能挡住我进兵。”
而对于这个问题,身在西安府的孙传庭本人,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
自从孙传庭上任山西巡抚后,这几个月里,他可谓是呕心沥血,没有有片刻清闲。
孙传庭,字伯雅,号白谷,山西代州镇武卫人。
作为明末最后一位能臣干吏,他在梳理内政和谋划军略方面,与卢象升相比可谓是不分上下。
孙传庭自幼聪慧过人,二十七岁便高中进士。
此后历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等官职。
孙传庭在天启年间,因不满魏忠贤专权祸国,于是愤而辞官,赋闲在家近十年之久。
直到崇祯八年,后金军二次入塞,他才重新崭露头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