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第二代 (3/5)
随时签署。
“大哥,在苏伊士运河封锁的五个月时间,我们获得利润6000万美金,仅此一项,就足以偿还所有的造船贷款,并且还有充足的资金去造船目前,环球集团的账户上,躺着8000万美金,而我们的造船尾款差不多还有3000万美金.”
陈光良思索片刻后,说道:“造船不急。我觉得再隔一年两年,可能就是航运寒冰期,我们再趁着造船便宜下手。不过做航运的,不可能永远如此,环球集团需要一步步的上岸!”
环球集团的规模,已经无需等到七十年代末再考虑上岸,现在就有资金,一步步上岸。而且,还不影响环球集团的发展。
比如,目前环球集团拥有近90万吨的载重量,那么如果1959年进入寒冰期,自然就要从1959~1961年大造船,可能会扩张至200万吨以上。
陈光聪说道:“资金我们有,但香港太小,所以上岸是不是只能去海外发展?”
环球集团,已经买下香港航空,在德辅道中也有一座总部大厦,另外就是在很多地区有一些投资物业,包括星岛、日本、美国、伦敦等,但毕竟只算是小打小闹。
陈光良说道:“你说的对,接下来我们除了在世界航运港口投资一些物业外,还可以去南美投资矿产,亦可以在香港投资货柜码头总之,我们环球集团一边发展航运,一边上岸投资。”
“好,我明白了!”
“慢慢来,我们有的是时间。”
陈光聪点点头,随后他说道:“大哥,文铭能力很不错,要不要再提一提?”
陈光良否决道:“不能再拔苗助长了,让他慢慢来吧,不要给他们压力,我们还年轻。”
“好的”
陈文铭去年才加入环球集团,在环球航运的业务部,从底层职员做起走。
一步步的来!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1957年的8月。
港府为了压制过分炽热的房地产投机活动,推出规范卖楼花的措施:规定发展商必须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于兴建中的楼盘,才可以卖楼花;卖楼花的钱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这些措施出台后,房地产市场并没有第一时间崩溃;因为这些措施,实际上只打击了一些小本经营的发展商,以及投资过于冒进的大型地产商。
比如‘规定发展商必须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于兴建中的楼盘’这一条,对一些大型置业公司,且较早进入地产行业的地产商,问题不算影响太大,例如长江实业、霍英栋、廖宝珊(有银行托底)、大生置业(有银行托底)
但是,对于李康节、陈德泰这些大地产商的风险就出来了,因为他们一开始资金不足,靠着‘售楼花’快速发展,后期又高价抢了很多地皮,这些地皮他们仅支付10%的资金,一旦不能售楼花,便支付不起地皮费用,更支付不起建筑费。
而‘卖楼花的钱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这一条也限制了有人拿的售楼花的钱,去继续购买地皮的可能性。
一时间。
地产已经摇摇欲跌,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
关键是现在市场购买楼房的人越来越少,但落成的楼房将越来越多。
有人预估,1957年将落成2000幢楼(含全港所有的楼宇,包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