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钢骨巨船 (3/5)
环环相扣的机械系统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活塞运动,活塞又通过连杆连接的曲轴,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动力,从而带动螺旋桨。
与这套完善的蒸汽动力系统相匹配的,还有一套用于调节航行方向与船速的齿轮组,它可以辅助船长灵活地操纵这艘庞大且沉重的大家伙,并控制航行速度。
陈舟估计,若燃料室装满燃料,且海上气象较为平静,没有大风大浪时,这艘船的最大航程应该在260公里左右。
顺风时,熄灭蒸汽机,完全使用风帆动力,航程还能增加许多。
260公里在这浩瀚汪洋并不算多,但在有海图的前提下,足够前往下一个补给点进行补给。
可惜的是,陈舟只擅长设计制造,对17世纪的发展史和世界格局并不很了解,也不懂得西班牙语。
《鲁滨逊漂流记》中从未具体描述过岛屿的位置,他也未和外界有过亲密接触。
这些原因导致他制造的这艘大船不仅外观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儿”,航海地位方面也是一样的备受孤立,只要离开这座岛屿,钢骨巨船根本找不到下一个补给点。
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在大岛与群岛之间往返基本就是这艘船现阶段的全部工作了,指望它远赴重洋,像同时期的海上霸主一样从远方劫掠财富希望渺茫。
……
岛上不产煤炭,钢骨巨船使用的燃料为优质木炭。
为了冶金和锻造,陈舟在距离居民区较远的地方修建了三座新烧炭窑,其中有一座专门负责为钢骨巨船供给燃料。
从钢骨巨船正式动工开始到1665年12月末,那座烧炭窑所产出的木炭已经堆成了小山。
陈舟专门修建了一间仓库用来存放那些木炭,只等钢骨巨船竣工下水那一日,这些燃料便将派上用场。
……
配备了更先进的动力系统和更优秀的流线型船体,在不升帆的情况下,这艘全长30余米,排水量约150吨的钢骨巨船马力全开,能跑出22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按现代话讲,这艘船根本就是“大马拉小车”。
超出时代的动力系统加上较小的船身,使蒸汽机的动力得到百分之一百二的发挥。
陈舟不知道同时期的风帆战舰速度怎样,但他从鲁滨逊漂流记中所描述的,动辄一两个月的航行时间推测,17世纪的帆船,在顺风状态下,速度恐怕也很难达到20公里每小时。
倘若逆风,不倒退就不错了,速度更是会慢得像蜗牛。
从这一点上看,他的钢骨巨船不仅在防御能力方面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在速度和动力方面,同样是数值拉满的怪物。
……
当然,即使防御力再强,跑的再快,若没有火炮的加持也只是活靶子,顶多就是抗揍一点跑得快一点的活靶子。
只有攻守兼备,才能真正做到以一敌三甚至以一敌五,在海战中击溃敌人,使敌人闻风丧胆。
不过船体的建造是一回事,武器的改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陈舟将脑海中所有关于现代火炮的资料都搜刮了出来,又认真回忆了挑战初期在那艘失事船上观察到的火炮结构,研究许久,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