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钢骨巨船 (2/5)
> 其实从理论上讲,陈舟设计的这艘“钢骨巨船”完全可以使用纯蒸汽动力,彻底放弃风帆,成为17世纪海上的第一艘无风帆怪胎。
但是陈舟偏偏没有放弃鸡肋的风帆,反而给这艘船安装了三根巨大的桅杆,在船只尾部还装了三角帆。
放在传统的多桅帆船上,这些复杂的风帆对船上水手的操船技能熟练度是个不小的考验。
一旦打起海战,需要船只灵活调转方向,或远离或追击时,水手稍有纰漏,战机便转瞬即逝。
目前岛上参与水手技能训练的岛民虽然水性都不错,但与合格的水手却有不小的差距——
毕竟他们从前只驾驶过独木舟,从没操纵过复杂的风帆舰船,在毫无经验的前提下,即使给他们一艘顶级的多桅帆船,他们也无法操纵它往返于浩瀚汪洋之间。
这也是陈舟执意要制造一艘蒸汽动力舰船的原因。
他根本训练不出来一批合格的水手。
17世纪纵横海上的西班牙人、荷兰人或英国人在驾驭帆船方面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在同样的领域跟他们较量,陈舟觉得自己毫无胜算。
不过换成蒸汽动力舰船就不一样了,在这个陌生的领域,他亲手设计并制造的船只会让那些自诩海上无敌的家伙们大吃一惊的。
当然,未交战之前,敌人总不可能一照面就了解蒸汽船的优势劣势。
因此陈舟便给这艘“不需要船帆”的船安装了船帆。
那些屹立在甲板上的粗大桅杆,除了在山穷水尽,燃料消耗一空时为船只提供后备动力外,更多还是起到误导敌人的作用。
当西班牙武装商船靠近这艘钢骨巨船,射出链弹摧毁桅杆和索具,准备将这头“待宰羔羊”按在砧板上蹂躏时,澎湃的蒸汽动力将带给他们一个毕生难忘的教训。
而这个教训,就是陈舟执意要往船上安装桅杆的根本原因,他很想看到那些海上强盗露出一副“活见鬼”的神态。
就像几年前抓到的那个西班牙人,那家伙看到手电筒只是按一下那么简单就能发出强光时的表情真的很精彩。
……
由于薄铁皮不够多,陈舟企图用铁甲包裹木质船壳的计划最终还是夭折了。
为了尽可能地保护核心动力室,他选取了稍微“妥协”一点的做法,将历次奖励送来的铁皮全部利用上,包裹住了动力室和船头船尾。
17世纪的炮弹穿透力极差,对木质船身具备较强威胁,但只需一层薄薄的金属板,就能削减其八九成的杀伤力。
呈流线型的船身外部,局部包有薄金属板后,整艘船的防御能力将上升一个维度,只要不是太倒霉,基本可以顶着敌舰的炮火展开反击。
至于船身内部的全钢框架,更是坚不可破。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这艘船不被密集的火力当场击沉,在动力装置未受损的情况下,它就能强撑着撤回港口码头。
在造船厂中经过一番维修,用不了几天,它便可“满血复活”,重返战场。
令人安心的船壳内部保护着多处机械结构,诸如冷凝器、通风筒、管道系统、传动曲轴、螺旋桨……
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