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两项计划(求月票) (2/11)
; 虽说手表并不是什么新奇玩意儿了,甚至国外还有很多电子手表,比如最早的是电磁摆轮代替发条驱动的摆动式手表,以及目前在北美相对流行的音叉电子手表。
音叉电子手表是一九六零年在北美诞生的,是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加工结合的初步尝试。
这种表的零件加工要求和装配调整工艺比机械表难度要大,所以它注定是没办法普及和流行。
“怎么了?”
被打断的邱宗岳,面露疑惑之色,一款手表而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
“没什么领导,您继续。”
陈国华摇摇头,心里已经把电子手表给记在心里了。
到时候回去就安排人把这东西给弄出来,多赚钱,省得显得领导天天哭穷。
确实是没钱啊,因为项目太多了,而且一个个都十分烧钱。
原子弹也好,氢弹也罢,导弹就更不用说了,全都是烧钱大户。
就刚才陈国华他们发射出去的人造卫星,那也同样是吞金巨兽啊。
如果不挣钱的话,哪里会够用啊。
回到京城之后,陈国华就又被喊去开会了,还是一场跟钱有很大关系的会议。
新型铁路技术研讨会。
听名字就知道这样的会议不简单了,何况来参加会议的人又没有多少,最大牌也是最出名的就数陈国华自己了。
其他人要么是京城钢铁学院的刘仁怀和徐宝隆教授这两位半个老熟人,以及哈工大的几位教授,还其他大学的教授专家了。
陈国华之所以说刘仁怀和徐宝隆两人是半个老熟人,自然是因为以前打过交道。
在一九五八年的时候,陈国华在薛亚军的介绍下,这才认识了当时的京城钢铁学院教授和兼职汽车附件厂汽车研究员的刘仁怀。
而徐宝隆教授则是五九年,当时是因为京城钢铁厂的关系。
但现在嘛,时移世易,大家再见面已经不同光景了。
坐在会议室里,陈国华没有发言,而是听着大家伙的讲话。
上面对铁路技术是非常重视的,只不过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多机会,所以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慢慢来。
比如此前陈国华提出关于火车技术改进的事儿,还有就是一些建议,但当时的时机并没有成熟,所以也就暂时搁置了。
现在就不一样了,趁着这样的技术研讨会,陈国华说什么也要提一提了。
等刘仁怀、徐宝隆他们这些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之后,这才轮到陈国华发言。
最近这几年,国际形势大变,便是内地也同样日新月异,变化很大。
伴随着白手套企业的迅速崛起,外汇营收也同样在猛增。
现如今,外国的产品,只有少量进入内地,很多都没办法进来。
反倒是大量的商品被制造出来,然后通过白云城、津城港等地方运输到港岛这边,通过华润公司或者白手套企业对外销售。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