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紧锣密鼓 (10/12)
笑着继续提问:
“那么这个腔体的设计巧妙在哪里?”
这一次是邵福奇回答的问题。
主要是三点,第一是电路板通过大面积导热硅胶垫将电路板的热导到内层腔体上。
第二这是腔体上很多散热条增加腔体与空气的接触,第三这是设计风道,通过风扇加快空气流通带走腔体表面的热量。
简单聊完这些设计层面的技术,陈国华便开始转入到真正的技术讲解了。
从腔体结构件到电路板技术,再到接插件、特殊封胶等技术。
可以说,陈国华已经将整个无线微波视频传输器的技术,里里外外都给众人过了一遍。
就算是电平转换芯片、接收前端芯片、变频芯片等,陈国华都给讲得非常细致、透彻。
便是陈国华在给研究员上课的时候,909基地这边,彭士禄、赵仁恺和黄旭华等人已经聚在一起开会了。
“经过我们这段时间以来的测算,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份核潜艇设计图纸,是一份非常完美、数据完全准确的核潜艇设计图”
彭士禄非常严肃地看着众人,如是说道。
语气中带着感慨和颤抖。
众所周知,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在五八年的时候就已经启动了。
而核潜艇项目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才启动的,原时空却是到了一九六五年才正式启动的。
“这艘核潜艇设计方案应用了四点七万个零部件,所需要材料多达一千三百多种,根据附录的清单可知现如今已经被研制出来的材料已经完成了一千零八十种.”
听着彭士禄的话,赵仁恺和黄旭华等人都感慨不已。
这份来自京城的核潜艇材料,简直太牛了。
他们重新核算这份设计图纸,就花掉了半个月的时间,也不知道京城那边,到底花了多少时间设计出来的图纸?
最让他们疑惑的是,明明京城那边也没有其他核潜艇项目了,更不可能有核潜艇相关科研人员,
毕竟全国跟核潜艇相关的研究员,都被调来909基地了。
那么这份设计图纸,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黄旭华所带领的团队,是负责核潜艇艇体,对这份设计图纸的感触更深刻一些。
从今年年初的时候,黄旭华他们就拿着计算器、计算尺开始进行演算成千上万个数据,将艇体设计难题,一个个攻破。
可是,快一年过去了,他们还没完成。
结果京城那边却是拿出来了一份图纸,在看到图纸的时候,黄旭华他们是热泪盈眶的。
可演算结束之后,却又满心复杂,以及些许怨念。
为啥?
他们辛辛苦苦设计的图纸,比如京城来的这份图纸,差了十万八千里。
将近一年时间啊,现在全浪费了,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呢?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