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拉满!通通拉满! (2/5)
; 哪怕维持合成旅都够呛。
组建一个重装合成旅需要超200亿,每年的训练开支将近十个亿,陈家倾家荡产都供不过来。
最多就是不赚钱,本钱还是要收的。
……
合成旅的体系非常繁多,除了侦察袭扰方向的小型化无人车和无人机,能够组建新的无人侦察体系之外。
具备打击能力的大型无人机作战体系,同样需要装备到合成旅。
类似于美国的“死神”和“灰鹰”,侦察打击一体的大型察打无人机,可挂载对空和对地的导弹,能让合成旅多一种攻击手段,足以形成一套新的作战体系。
不管是进行实时超视距斩首,还是定点精准目标打击。
察打无人机都是王牌利器!!
此外还有战场物联网终端体系,升级单兵综合作战系统,装备自我组网体系等,都被陈军逐一记录在了预案之中。
除了这相关的体系预案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预设“能力参数指标”!
合成旅需要多少人员装备,要搞出什么样的体系制度,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没法直接挂钩作战能力。
与战斗力直接挂钩的只有一项,那就是具体到小数点后的“能力参数指标”。
比如装甲突击营的最大突击速度,在平原的突击速度必须达到多少,在艰难地形的突击速度必须达到多少。
常规作战的突击速度多少,极限强行军的突击速度多少。
防空导弹在10公里,20公里之内,实际拦截率分别是多少,在平原和山区等不同地形的偏差是多少。
等等这些各部队相关的数据,对组建初期的合成率都非常重要,
和最终的战斗力直接挂钩。
就比如常人看坦克只看装甲和火力,觉得这两项强的坦克就厉害。
其实对于主打突击作战的坦克来说,机动性和冲击能力同样很重要,跑不起来的坦克战斗力起码减半。
旅指挥所知道了具体的速度,才能更好的制定出作战策略。
否则装甲突击营突击敌某部,以最快速度都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旅指挥所却将时间定在了二十分钟。
这前后差了十分钟,坦克没法按时抵达,后果是会很严重的。
很可能导致整个战术失效!
其他的还有油料自持力标准,全机械化的各个连队的储备燃油,以几次突击所需的燃油为基准最合理。
战损抢修的时效怎么规定,坦克受损配备重型拆装工程车的情况下,规定多少时间内修复为合格。
达不到标准又该怎么训练,怎么对数据进行优化。
各连队的弹药携行基数多少,连队储备的弹药基数多少,是常规中型旅的几倍,必须取一个最佳中心点。
弹药带多了影响行军速度,带少了可能不够战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