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科举制度初诞生 (1/5)
若说姜承奕之前的无数举措刚好组成了大秦的外骨骼。
那么现在扶苏问的则是关乎血肉的问题。
虽然在姜承奕的指导下。
扶苏已经将整个新大秦运行的框架彻底想好了。
但却是不知该怎么在细节之处,为其填充血肉。
大秦虽然有了人才。
可若是没有能够推举人才的通道的话。
那和没有人才也没有任何区别!
而没有这些人才填补到朝堂和各个郡县之中。
大秦这台还在依靠军功勋爵制度的国家机器也不可能再继续运转下去。
所以现在的大秦,必须需要一个实际的制度。
来解决如今朝堂之上军功勋爵制度带来的垄断问题、以及年轻一代青黄不接的问题。
这其实不是一个太大的难题。
只要愿意花时间,大秦也是可以慢慢完善好这样一个人才供给的渠道的。
但扶苏觉得大秦已经耗不起这些时间了。
他想直接得到一个答案。
果不其然。
姜承奕点了点头:
“我确实有一个法子,这个法子名为科举制度!”
姜承奕难得没有再让扶苏自己去琢磨。
而是直接将其说出口了。
毕竟他估计。
自己很快就要死了。
趁着这段时间多给眼前的学生讲些东西,合情合理。
而且若是大秦当真能实现科举制度的话。
那么整个国家将会进入到一段前所未有的飞跃!
在真正的人才不被埋没,而是能够在朝堂之上畅所欲言后。
这个国家的科技、经济、文化、思想等等领域都一定会迎来一场爆发式的井喷发展!
能直接将大秦的国运延长几百年!
“何谓科举?便是以科学举士吗?”
扶苏问了一嘴。
“那倒不是。要是用科学来作为评判标准的话,恐怕大秦这百年都招揽不到一个人才了!”
姜承奕调侃了一句。
然后解释道:
“所谓科举,就是分科取仕,大秦可以设置几门不同科目来作为综合评判人才的标准。”
“比如什么明经、对策、算筹乃至武学等等。”
扶苏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