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4/6)
; 它与宁远、锦州那种固定地点编码不同,只派发给如孙承宗、卢象升、马世龙这般需要直达天听的特殊个人。
再配上一本独一无二的码书,这便是一条速度快到极致的密折上报通道。
等京师到锦州的电报线路全线贯通,只要不是极端天气,理论上,他便可以和孙承宗、卢象升、马世龙等人,进行延迟在一刻钟到一个时辰不等的半即时通信!
驿站是历代皇帝的马鞭,而电报,却是他朱由检的上帝之鞭了。
到时候车营阵地左移十米,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至于“电报中心”,则是田尔耕与孙承宗沟通之后,所呈上的最新优化方案。
一开始的电报设计,所有信息都以京师为收发点。
然而在讨论后,他们认为,各个府县、重要军镇,其实也有汇总、分发各方信息的需求。
因此,根据信息传输的容量和紧要程度,定下了不同等级的电报中心。
如孙承宗坐镇的山海关,便是最高等级的大型电报中心。
而卢象升的马草差事相对简单,一个小型电报中心便足以应付。
每个电报中心,都会加派人手、装置,并允许与周边各收发电报。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情报分级、明码暗码之类的种种优化,让朱由检又开开心心地追发了三百两银子的奖赏出去。
以上所有种种,就此组成了朱由检配置给外放大员的“改革套装”。
……
朱由检说完这四条旨意,又在心中默默过了一遍,确认再无疏漏。
他长舒一口气:“卢象升之事,就到这里。尽快拟旨,发下去吧。”
“奴婢遵旨。”高时明直起身子,恭敬应诺。
朱由检这才抬起头,重新打量着眼前的两位心腹内官。
高时明依旧云淡风轻,王体乾则笑容可掬。
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端倪。
同志……
今日所言,其实不过是埋个线头罢了,哪里能一下子变成后世那般摸样呢?
圆滑者如黄立极、王永光。
气盛者如薛国观、卢象升。
老成者如成基命、张惟贤。
保命者如王体乾、田尔耕。
求名者如李国普、杨景辰。
投机者如霍维华、杨所修。
……
这天下之人,欲望纷杂,各有所求。
更不要说籍贯、师门、利益、阶层、志向等种种因素纠葛在一起。
想要将他们真正拧成一股绳,同心同德,何其难也!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