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皂沫浮生财路开 (2/7)
见才情的诗篇,便暂信你身份,容你在宿州等候核查,待衙差到庐州核验后再做计较。若作不出…哼,那就休怪王法无情了。”
众人目光霎时聚焦于陈慕之一身。柳莺儿、韩十二等人心提到了嗓子眼。管二更是急得搓手跺脚,心里哀嚎:“完犊子了!这个什么伪军师这回肯定要露馅!作诗?俺看他编瞎话在行,作诗怕是够呛!”
陈慕之心里万马奔腾(全是草泥马),作诗?平仄对仗早还给语文老师了!他眼角余光慌乱扫视,猛地瞥见那堆生石灰,一道灵光如闪电般劈入脑海——有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先是四方一揖,尽显书生礼数,才对叶知事道:“既蒙知事命题,学生便献丑了!”
随即脸上摆出一副沉痛坚毅之色,目光缓缓掠过众人,最终凝驻在那堆不起眼的生石灰上,仿佛在瞻仰什么蕴含了天地至理的圣物。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自认为低沉磁性的声调说道:“学生所作,题为《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两句方出,叶知事便微微颔首,捻着胡须:“嗯,起笔不俗,以物起兴,有点意思。”
陈慕之略作停顿,目光变得愈发深邃,如同承载了万古愁绪与不屈的志节,缓缓吟出后两句,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毕,场中竟有片刻鸦雀无声。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借石灰的烧炼过程,将自身虽历经磨难(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不惜粉身碎骨,也要保有清白的崇高志节与不屈风骨,抒发得淋漓尽致!这格局,这气魄,这寓意!
“好!好一个‘要留清白在人间’!”叶知事最先击节赞叹,眼中精光一闪,脸上露出了明显的赞赏之色,“此诗言语质朴,却意境高远,气节凛然!非真读书人不能有如此胸襟!好诗!临急应景能赋出此等佳作,好秀才!”
周遭捕快、衙役乃至围观百姓,虽未必尽懂诗词精妙,但那诗句中蕴含的铿锵之力与冰清玉洁之意,却是听得分明,不由得纷纷点头,看向陈慕之的目光顿时由猜疑转为钦佩,甚至带着几分敬意。这世道,能说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书生,能是坏人?
那色目老汉见状,知道此事再难以追究下去,脸色灰败,悻悻然缩颈弓背,像只斗败的公鸡,趁着没人注意,溜之大吉。
危机终告解除!陈慕之暗抹一把冷汗,心中默念:**公,对不住您老了,借您传世名作保条小命……感谢21世纪的教育,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学习、背诵古诗...
柳莺儿一双杏眼睁得圆溜溜,望着陈慕之,好像看到稀世奇珍,先前的好奇感激顷刻化作了滔滔敬仰,脸颊甚至微微泛红:“慕之哥哥...你,你竟有这般大才!”她感觉自己的心跳有些快,眼前这个落魄书生,仿佛笼罩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芒。
经此一役,陈慕之的“秀才”身份算是暂被采信,只待后续补办手续。他在宿州的“暂住权”总算尘埃落定,虽然过程惊险无比。
一行人回到胡大海家中。胡大海听闻这惊险历程,亦是连道侥幸,对陈慕之更添几分看重,拍着他的肩膀道:“慕之兄弟,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真是真人不露相!那诗,听着就提气!”
陈慕之趁机提出购买油脂之请,胡大海大手一挥,豪爽道:“买甚买!那些下水油脂腥膻重,军营本就不屑要,平日也是送人或贱价处理,慕之兄弟你要用,尽管拿去!算个啥!”
原料难题迎刃而解!陈慕之大喜过望,但深知人情债难还,坚持道:“胡大哥,话虽如此,但这油脂于寻常百姓家终是金贵之物,听管二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