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真理在朝廷 (1/3)
“快看看,里面到底写了啥?”众人簇拥着张教习,目光灼灼地盯着他手中那份还带着油墨清香的《大明帝国日报》。
张教习转头看了一眼这些个白嫖客,无奈摇摇头,展开手中还带着墨香的报纸,头版赫然是一篇《千年孔家传承之秘》,黑体加粗,下面还附着一份孔胤植亲笔所书的《讨朱明暴政檄》的印件。
张教习清了清嗓子,念道:“……臣等追溯孔氏传承,发现其所谓‘千年正统’,实为历代投机之结果。考其族史,金兵南下,孔子第四十八代孙孔端友随赵构南渡,为南宋衍圣公;其弟孔端操却留守曲阜,投靠金朝扶持的伪齐政权,亦获‘衍圣公’之封,形成南北二宗并立之局。
“嘶——”人群中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翰林院编修王启年攥着报纸的手指泛白:“陛下竟然将如此秘闻公之于众,这可真是彻彻底底的将孔家的遮羞布给扯的干干净净。”
“孔家为保爵位,将投敌之事说成为保护典籍文脉,端是无耻至极。”张教习冷笑一声,继续念道,
“蒙元灭金后,北宗孔元措被俘,不仅不思殉国,反而主动向忽必烈献‘治国策’,元仁宗竟真许他‘世袭衍圣公’。孔氏后人欣然受之,在《谢恩表》中称‘天命转移,归于大元’,把投靠异族说得冠冕堂皇!”
人群中顿时炸开了锅。“这……这哪里是圣人后裔?分明是趋炎附势的墙头草!”
“我等自幼背诵‘士可杀不可辱’,竟被孔家骗了这么多年!”
张教习抬手压了压喧闹,指着文末的影印件:“更甚者,本次曲阜之变,孔胤植不仅投靠白莲教,更亲笔撰写《讨朱明暴政檄》,文中称‘白莲圣教奉天承运,弥勒出世’,骂我大明‘历代昏君荼毒苍生’,其谄媚之词,令人作呕!本报特附檄文影印件,字迹与孔胤植平日奏章一致,证据确凿!”
众人凑到报纸旁,果然看到文末附着手写檄文的影印,“孔门第六十四代孙孔胤植顿首谨檄”几个字赫然在目。
“这……这真是衍圣公写的?”有人难以置信,语气中满是震惊与失望,
有个年轻书生红了眼眶,喃喃道:“我爹是秀才,临终前还让我‘以孔圣为楷模’,可这……这楷模竟是这般模样?”
“我等自幼读孔孟之书,竟不知孔家竟是这般投机之辈!”
“以往总说‘圣人不可辱’,如今看来,辱没圣人的正是这些后人!”张教习长叹一声,“陛下废其爵位,真是大快人心!”
也有那囊中羞涩的、不识字的百姓,熟门熟路地赶往街口“公共读报点”。
这是朱由校特旨设立的惠民举措,每个读报点由官府雇佣识字的先生坐镇。只需凑足二十个铜板,读报人便会将整份报纸的内容洪亮地朗读一遍。
此刻,读报点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只见读报先生站在稍高的台子上,手捧报纸高声朗读:
“……查孔府罪证,桩桩件件令人发指:泗水县佃户孙老实,因不愿献田,被孔家家丁打断双腿,扔到乱葬岗饿死;万历四十三年兖州大旱,孔家私吞赈粮三万石,导致数千百姓流离失所;更有甚者,孔胤植祖父去世时,强制十名名幼童殉葬,活埋于墓道之中……”
人群顿时哗然!
“天杀的孔家!竟然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一个老农模样的男子愤愤地说道,
“皇爷处置得好!这等恶徒,不配为什么劳什子圣人后裔!”
“皇爷圣明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