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林夏巧妙躲姻缘(一) (1/4)
天启二十七年,暮春。紫宸殿后的琼林苑开得正好,满架蔷薇垂落如锦,晚风卷着花香掠过白玉栏杆,落在殿内君臣宴饮的案几上。林夏执起酒盏,指尖触到青瓷的凉意,目光却不经意扫过御座上的女帝萧月华 —— 那抹明黄身影端坐于烛火深处,凤眸半阖,似在专注听着户部尚书奏报春耕,可林夏分明瞧见,她垂在膝上的指尖,正无意识摩挲着腰间双鱼玉佩。
那玉佩是三日前北境送来的贡品,温润的羊脂玉上雕着对游鱼,鱼眼处嵌着细碎的红宝石。当时女帝当着满朝文武赞叹玉佩精致,转头却把林夏叫到御书房,指尖点着玉佩笑道:“林卿镇守北境五年,劳苦功高。如今边境安定,你也该回京安个家了。这双鱼佩寓意佳,朕想着,或许能为你寻个配得上这玉佩的佳人。”
林夏当时只躬身谢恩,心里却警铃大作。女帝登基三年,虽朝政清明,却始终对他这个 “北境战神” 格外关照。先是将他从北境调回京城任御史大夫,又屡次在公开场合称赞他 “文武双全,堪为栋梁”,如今更是直接提及婚事 —— 他怎会不知,这看似体恤的关怀背后,藏着的是皇室对兵权的忌惮。他在北境手握重兵五年,麾下铁骑只认他林氏军旗,即便如今卸了兵权回京,皇室终究难安。若真应下这门由女帝指派的婚事,娶了哪家勋贵之女,往后便成了砧板上的鱼肉,再难脱身。
“林卿?” 御座上的声音陡然响起,打断了林夏的思绪。他猛地回神,见女帝正含笑望着他,烛火映在她眼底,竟有几分柔和,“方才户部奏报北境粮草充裕,你在北境五年,想必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格外熟悉。朕听闻北境女子多豪爽,不知林卿可有中意之人?”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满朝文武都知道,女帝这话看似闲聊,实则是要为林夏指婚了。不少人偷偷用余光打量林夏,有好奇,有羡慕,也有几分看好戏的意味 —— 谁都知道,林夏年方二十八,却从未有过妻妾,如今女帝亲自为他操心婚事,若是应下,往后便是皇亲国戚,前途不可限量。
林夏放下酒盏,缓缓起身,动作从容不迫。他身着墨色锦袍,腰间系着北境特产的狼皮腰带,那是五年前他初到北境时,老将军赠予他的。此刻他垂眸望着案几上的雕花,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殿:“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只是臣心中,早已有人了。”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女帝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又恢复如常,只是眼底的好奇更甚:“哦?林卿竟已有意中人?为何从未听闻?”
林夏抬眸,目光望向殿外漆黑的夜空,仿佛透过重重宫墙,看到了北境的草原与雪山。他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悠远的温柔,像是在回忆一段珍贵的往事:“臣的意中人,名叫林婉,是臣在北境时结识的女子。”
“林婉?” 女帝轻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指尖的双鱼佩停住了摩挲,“既是北境女子,为何未曾随林卿一同回京?”
林夏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烛光下投下一片浅影。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哽咽:“回陛下,林婉她…… 已经不在了。”
殿内的喧闹瞬间消失,连风穿过窗棂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女帝微微蹙眉,语气也变得郑重起来:“林卿节哀。不知林婉姑娘是如何……”
“是五年前的那场雪灾。” 林夏的声音低沉下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日。他记得那天北境下了罕见的暴雪,牧民的帐篷被压塌,牛羊冻死无数。他带着士兵们四处救援,在雪山下的一个小村落里,遇到了林婉。那时她穿着破旧的棉袄,正抱着一个冻得奄奄一息的孩子,跪在雪地里求救。他救了那个孩子,也认识了林婉 —— 那个村子里唯一识文断字的女子,也是最勇敢的女子。
“那时候臣刚到北境,军中粮草不足,又遇上雪灾,百姓们饥寒交迫。林婉姑娘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她不仅主动拿出自己的存粮分给村民,还带着村里的女子们为士兵们缝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