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镇北候酿酒边城红(二) (1/5)
胡三被处置后,北境城的酿酒市场暂时恢复了平静,“边城红” 的订单量也日益增多。可就在林夏以为一切都会顺顺利利时,新的难题又出现了 —— 糯米不够了。
北境气候寒冷,本就不适合种植糯米,以往酿酒所需的糯米,大多是从江南地区运输过来的。可这年冬天,江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雪灾,道路被大雪封堵,运送糯米的商队迟迟未到。作坊里剩下的糯米,只够再酿两批 “边城红”,若是不能及时找到新的糯米来源,“边城红” 很可能会断供。
林婉急得团团转,她派人去北境城的各大粮铺询问,可粮铺老板们都说,他们也在等江南的糯米到货,目前店里只剩下少量糯米,还得留给自家食用。镇北候得知此事后,也十分担忧,“边城红” 不仅是北境将士们喜爱的酒,更是北境城的一张名片,若是断供,不仅会影响将士们的士气,还可能让北境城的名声受损。
“林姑娘,妳别着急,我们再想想办法。” 镇北候林夏看着林婉焦虑的样子,安慰道,“北境城周边或许有农户种植少量糯米,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不如我们亲自去周边的村庄看看,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林夏眼前一亮,对啊,北境城周边有不少村庄,虽然大多种植小麦、高粱,但说不定真有农户尝试种植糯米。她赶紧点了点头,“多谢候爷,那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镇北候林夏就带着林婉和几个侍卫,骑着马出发了。北境的冬天格外寒冷,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马蹄踩在雪地上,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林婉裹紧了身上的棉衣,依旧觉得刺骨的冷。
他们先去了离北境城最近的李家村。村子里一片寂静,大多数农户都躲在家里取暖,只有几个早起的老人,在村口的大树下晒太阳。镇北候走上前,向一位老人拱手问道:“老人家,请问村里有人种植糯米吗?”
老人抬起头,看了看镇北候林夏和林婉,摇了摇头,“糯米?那东西娇贵得很,我们北境这么冷的天,哪能种活啊?我们村里的人,都种小麦和高粱。”
林婉的心沉了下去,可她并没有放弃,又跟着镇北候去了下一个村庄 —— 王家村。王家村比李家村更偏僻,道路也更难走,他们走了将近两个时辰才到达。这次,他们运气不错,村里的村正告诉他们,村西头的王老汉,前几年尝试着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了一小块糯米,虽然产量不高,但每年都能收获一些。
林婉和镇北候林夏立刻跟着村正去了王老汉家。王老汉家的院子不大,院子里堆着一堆柴火,屋檐下挂着一串串干辣椒和玉米。王老汉听说他们是来买糯米的,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我那点糯米,也就够自家吃的,哪有多余的卖啊?”
林婉赶紧上前,诚恳地说:“王大叔,我们是北境城酿酒作坊的,现在急需糯米酿酒。您放心,我们会出双倍的价钱买您的糯米,若是您愿意明年多种一些,我们还可以和您签订长期的收购协议,保证您的收入。”
王老汉听后,有些心动。他种糯米本就是一时兴起,没想到还能卖这么好的价钱。他想了想,说:“我家里确实还有一袋糯米,是去年收获的,妳们要是不嫌弃,就拿去吧。至于明年多种糯米,我还得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林婉大喜过望,赶紧让侍卫拿出银子,交给王老汉。虽然只买到了一袋糯米,但至少解了燃眉之急。他们又在王家村询问了其他农户,可再也没有找到种植糯米的人。
在回北境城的路上,林婉看着手中的糯米,心里五味杂陈。“候爷,看来只靠从江南运输糯米,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得想办法在北境培育出适合种植的糯米品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料问题。”
镇北候林夏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会让人去江南聘请专业的农匠,让他们来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