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62章 保密 (4/6)

文物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立项,初步性的解决了铁器脱盐与缓蚀的技术难题,九六年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但之后,再没有取得过明显的进展,基本一直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良、微创新。

    仔细再看:文件的前半部分是一些已攻破的重点技术的引用,比如金属文物劣化机理研究、埋藏环境中的腐蚀机制、科技手段解析锈蚀产物的成分。

    后面则是保护修复技术开发、预防性保护体系,以及预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评估。

    照这个看,王齐志没说谎:他们确实是在摸着两家国字头过河。甚至可以说,覆盖面也罢,研究方向、课题重心也罢,都是照着文研院和国博抄的。

    但为什么抄到最后,能歪到十万八千里之外?

    暗暗狐疑,吴晖继续往下看,翻开了项目计划书。

    咦,好像不大对?

    抄歪了不说,竟然还能抄得多出来?

    除了附膜材料,林思成还做了封固和修复可逆性等材料的研究计划。但吴晖记得,文研究和国博,好像都还没开始研究?

    他仰着头,努力的回忆:从文研院调到考古司才两年,记性再差,也不可能差到这个地步?

    就是没有!

    想了好久,他指了指屏幕,“这两个方向是从哪来的,就这个封固和修复可逆材料?”

    “创新!”王齐志言简意赅,“总不能一直跟屁股后面抄吧,不然吃那啥都赶不上热的,当然得想办法弄点自己的新东西。”

    吴晖恍然大悟,下意识的回过头:那几个实验组正研究的牛油、茶籽油、茶叶、松脂,就是文件中所指的附膜材料。

    剩下的,则是封固和修复可逆性材料。

    照这么看,林思成的研究方向基本是对的。

    比如文研所和国博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缓蚀剂吸附金属,降低电化学腐蚀对文物的损害。也就是林思成计划中的附膜材料。

    不过两家都是以化合物为主:或是改良,比如早期的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或是研发,比如胺类化合物,主要研究的是化合物附膜中分子渗透缓蚀技术。

    而林思成实验的这些,则是天然物和无机盐。文研院和国博不是没考虑过,但一是过度依赖物理隔理,隔离的只是文物表面,持久性差。

    二是效果不稳定,有时会起反面作用。像动植物油脂,易氧化腐败,反而会加速文物腐蚀。

    所以,林思成的方向是对的,但方案偏了。

    再看文件中剩下的两项,也就是所谓的封固材料、可逆性修复材料,应该就是实验室后面验究的那些:食用碱水、磷矿石、水玻璃、石墨、环氧树脂等等。

    这两个方向当然也是对的,但吴晖觉得,有些过于超前。

    因为只有突破缓蚀剂这一关,然后才能有所谓的封固和修复。

    说简单点:你首先要保证文物不再上锈,不再腐蚀,才能修复并封固。不然修也是白修。

    照这么看,林思成现在就研究这个,就像是在照着空气打靶。

    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夫人六岁半,沈爷轻点宠 全员读心!玄学小公主称霸皇朝 一念万象 春日灿灿 重生撕毁离婚申请,随军夜被宠哭 娇瘾:迟先生他俯首称臣 赛博邪修她发癫了 隐蛾 武道长生:从猎户开始加点修行 摆摊卖美食在修真界爆火了
相关推荐:
娇瘾:迟先生他俯首称臣 八零老太重生随军,白眼狼悔断肠 四合院:从轧钢厂保卫员开始 绝户?我在八零当顶梁柱带飞全家 重生1992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