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你也是敢讲? (5/6)
足足缠磨了十多天,好话说尽,什么条件都敢答应,要求就一点:茶叶末釉。
林思成倒好,堂而皇之,光明正大的拿出来讲?
院领导又笑了一下:“只是唐代的技术,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其本没有什么实用性。再者,需要系统性、长期性的学习,且要结合实践,光是听培训课,基本学不到什么……”
意思就是,林思成今天讲的,才只是皮毛?
但再是皮毛,也是失传的技术……
一时讶然,工业局的领导压低声音:“景院长,验证过没有?”
“当然!”
景副院长回了一句,往台上支了支下巴。
几位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还以为他指的是林思成,下意识的抬起头。
定睛一看,唐代注子被收了下去,助理又托上来几件。
同时,屏幕上画面一闪,先是无花的淡青釉花形盏,然后是一樽青釉刻花梅瓶,最后是一樽黄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同时,大屏上显示出图片,最上面标注着一行大字:五代耀州窑!
图片刚刚出来,有人“咦”的一声。
乍一看,器形也罢,釉色也罢,以及纹饰,刻工……都和已出土的五代耀州瓷没区别。
但问题是,都很新,不论是实物,还是照片,烁烁生光。
再者离的也有些远,所以一时间,都有些分不清:这是从博物馆借来的文物,还是新仿的赝品。
仔细的瞅了两眼,第二排的一位举起了手:“林主任,这几件是文物,还是仿品?”
林思成正要开讲,怔了一下:“当然是仿品!”
举手的那位眼睛一亮,站了起来,“林老师,能不能上手看看?”
不是……大哥,我这培训呢?
再说了,几件仿品,你好个什么奇?
正狐疑着,副院长使了个眼色:“这位是工业局技术规划处的刘处长……”
明白了,可能是个内行。
林思成点了点头,刘处长三步并作两步上了台。
他先抱起那只碗,先摸了摸,又对着灯看了看,最后敲了一下。
随着“当”的一声,他一声叹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林思成差点没崩住。
他念叨的是北宋欧阳修《归田录》中的那一句:色如天,声如磬,明如镜……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
但人欧阳修说的是后周时的柴窑。
柴窑和耀州窑都继承自越窑,技术有共同之处。但与之相比,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历史影响,并器物的质量,耀州窑都要差一点。
像他手里这一件,则差的更远,和天青釉基本不沾边,至多称为淡青釉。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