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2/5)
店开到北上广深!错过这个机会,我们可能要用五年、十年才能做到!”
张磊也拿出数据说话:“柳青,从财务模型看,仅靠我们自身的滚动发展,增速会很快遇到瓶颈。下一阶段的品牌建设、国际市场推广、研发投入,都需要巨额资金。拒绝所有资本,意味着我们可能……会错失窗口期。”
连刚刚关系缓和的父亲柳建国,也忍不住在饭桌上提了一嘴:“青丫头,资本不全是洪水猛兽。把握好度,借力打力,也不是不行……毕竟,大家都要吃饭,工坊规模大了,跟着你吃饭的人也多了。”
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漩涡,试图将她裹挟其中。
柳青有好几个晚上失眠,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反复拷问自己:拒绝一切,是不是真的太过理想化?是不是在阻挡工坊和乡亲们奔向更好的生活?
她走到院子里,看着月光下沉默的柳树,手指无意识地划过粗糙的树皮。
这些柳树,年年生长,不争朝夕,根系却在地下默默蔓延,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它们不追求一时的繁花似锦,只遵循着自然的节律,坚韧而绵长。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
第二天上午,工坊全体会议。
柳青说:“我昨晚想了一夜。想我们为什么要做清河柳编?是为了上市?为了成为亿万富翁吗?”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我承认,我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后来,我只是想不让爷爷的手艺失传,想让李阿婆的绝技能吃上饭,想让村里的妇女们多一份收入,想让我们喜欢的东西,能被更多人看见、喜欢。”
“资本想的是什么?是规模,是增速,是市场占有率,是快速的、成倍的回报。他们很好,但他们要的快,和我们柳编的根,是相悖的。”
“我们的根是什么?是爷爷手下分毫不差的火候,是李阿婆脑子里那些快要失传的纹样,是每一个学徒手上磨出的茧子,是金丝柳需要三年才能长成的耐心!”
她的声音略微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一旦接受了那种快,我们就不得不妥协。妥协用料,妥协工艺,妥协时间,最终,妥协掉我们的魂!我们会变成一家高效的、赚钱的柳编产品公司,但我们不会再是清河柳编!
“所以,投资,我们不再考虑。不是他们不好,而是路不同。”
“我们要做的,是一家能让手艺人生存得更有尊严,能对我们的柳编文化负责的公司!”
她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字“共建人计划”。
“前几天,我看了奶奶留下的一句话。”
“器为人用,方为活器。艺依人存,方为活艺。”这句话点醒了我,清河柳编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与人的深度联结,无论是制造它的人,还是使用它的人。”
“我们可以探寻这条路线,吸纳真正喜欢我们、认同我们理念的用户,和我们一起成长。”
她正式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共建人计划。在新品上市前产品共创,通过专属平台发布设计概念和样品,邀请核心用户投票、提建议。
对于高端产品或重大创新项目,采用预售和众筹模式。提前锁定需求,按需生产,零库存压力,同时筹集研发和生产资金。
建立真正的用户社群,不只是卖货,更分享柳编文化、技艺故事、保养知识,或者组织线下体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