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智云供应链:保你不亏 (5/8)
而之前制造的两架原型机,其实都达不到设计目标的,只是暂时凑合着进行试验而已。
比如最为核心的发动机就不太行,预定用的乃是推重比超过十的新一代中型发动机,但是现在用的还是进口的老一代发动机呢,性能根本就达不到要求。
而拟定用的发动机虽然因为有着智云集团以及仙女山控股的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加成,研发进度非常快,但是想要做出来堪用的状态,依旧需要时间,哪怕现在已经有了原型机,但是想要到量产形态依旧需要数年时间。
两年内能够搞出来,那都是非常理想的状态,搞不好都还需要三四年呢。
X3项目更是如此,同样需要新一代的发动机,而这发动机现在依旧处于研发阶段……这发动机其实也是有人六代机的预定发动机,其技术含量非常高,想要搞出来并不容易。
从13年正式启动X项目,花费了四年时间才造出来X1的原型机技术验证,造出来原型机进行试飞。
后面预计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进入小批量生产状态,整个研发阶段预计要七八年甚至十年左右。
而这……其实都还没算上合作航空公司的前期理论以及技术研发阶段,真正算上预研阶段的话,这个时间跨度能达到十多年。
但是就这样,其实已经算是非常快速的了。
老美那边的六代机计划,09年就有了相应的计划,前几年设立了正式的项目组,但是现在连个设计方向,PPT图片都还没有搞出来呢。
——————
徐申学暂时放下了六代机那边的项目关注后,把重心重新投向了智能机器人领域。
主要是十二月底发布全新一代的Yun Robot B3之后,智云集团再一次引爆了智能机器人的浪潮。
Yun Robot B3对比上一代的Yun Robot B1更加先进,适用范围更广,整体性能提升了一倍不止,而这也极大的带动了整个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关注度,甚至让Yun Robot C6\/C7这两款入门级机型的销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老一代的B1机型因为经历了持续一年的降价,现在只需要大概二十八九万左右就能够买到,其销量同样也有小幅度的爬升。
Yun Robot里的B1以及B3,还有C6以及C7,这四个新旧、不同价格的机型一起承担了目前智云集团的智能机器人业务的销量重任。
而急速增加的订单,也让智云集团的智能机器人的产能遭到了巨大的挑!
威酷实业以及比亚迪里生产智能机器人的代工厂,现在可以说是7*24小时不间断开工,工人们直接三班倒上班,把现有生产线的产能利用到了极致。
同时新建设的工厂也在加快了建设速度,力争尽快完工并投入生产。
智云集团想要争取在明年达到一百五十万台智能机器人的产能,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智云集团里的智能机器人,其制造难度可比海蓝汽车里的智能电动车高多了。
不仅仅是成品的组装复杂,技术难度高,最关键的还是各种零部件的技术难度非常高,供应链厂商的零配件生产数量也有限。
其中典型的ZY34以及35这两种芯片,还有EY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