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全歼中国十余万精锐的李奇微豪赌!伍万里闪击江陵的破局点! (10/11)
sp; 攻克春川,不等于其获得了稳固补给。
春川城本身在先前防御战中破坏极大,存储物资已被陆战一师按照预案执行‘焦土政策’摧毁大部。
李云龙军团若欲维持战斗力向西线或南线继续发展,其补给线仍需从北向南延伸上百公里。此漫长脆弱的‘生命线’,正是其阿喀琉斯之踵,我们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去持续打击它!
其三,被围后的指挥困境。
十余万部队在狭窄地域被压缩,其指挥层级必将面临信息传递迟缓、部队调动拥挤受限的重大挑战。
只要我方包围圈能迅速、有效地形成,其最大优势——指挥灵活性将被极大削弱。
而我方拥有持续的地空火力支援,具备战术主动权。
诚然,艾克尔博格将军所述灾难性情境有发生的可能。
然而,在目前敌强我弱态势下,若按部就班转入固守收缩,则东线战略主动权将彻底丧失。
李云龙兵团挟新胜之威,可从容整补,在坚固阵地依托下,以其擅长的坑道掘进与近迫攻坚战术,配合其西线友军向春川-加平突出部施加压力。
我东线防御态势将陷入持续恶化、被动挨打的局面,东西联动的僵局依旧难解。”
楚云飞的目光重新凝练而专注地锁定李奇微,最终给出了他的、符合其专业判断甚至带有一丝不易察觉帮助中国导向的建议道:
“综上所述,从战役指挥官的角度,我认为范弗利特将军的方案,虽风险巨大,但仍是一个在‘极为不利情势下’,有可能创造‘决定性反败为胜’的战术机会。
其关键支撑点在于:我军必须精确执行战役欺骗、务必确保各拦截点的坚韧度与反应速度必须大大超过敌之预估,并持续施加足够强度的战场遮断。
此计划的核心在于:‘用最大的战役风险,换取最大可能的战争回报’。
做与不做,取决于最高统帅部对自身部队执行能力、战场形势承受力以及对战机把握力的最终决断。”
楚云飞的分析结束,会议室陷入一片更加深沉的静默。
他并未一味反对,也并未盲目支持。
他清晰地剖析了方案的巨大风险,却也冷静指出了那唯一一丝翻盘的希望所在,并将决策的权柄交还给了李奇微。
这番在战术层面极其客观、甚至听起来更像赞同范弗利特的发言,完美掩盖了他内心的真实盘算。
也就是将这个庞大的美军重兵集团进一步引入战场纵深、兵力分散的致命陷阱中。
同时,也为李云龙提供了一旦识破佯动、击其惰归的可能。
李奇微的身体如同僵硬的石雕,只有那紧锁的眉头显示着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楚云飞的战术分析,抽丝剥茧般解构了这个豪赌,肯定了其存在一丝成功机会的逻辑基础。
同时也没有回避艾克尔博格警告的灭顶之灾。
这比纯粹的鼓动或纯粹的反对,更有力量地撼动着李奇微最后的心防。
歼灭李云龙集团十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