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朝圣经济 (4/10)
塞尔维亚虽然是一个内陆国,但却坐拥多瑙河口岸,曼努埃尔的船队可以通过多瑙河驶入黑海,再借助东罗马帝国的港口链驶向远方,他所派出的探险船队已经在巴西王国的南部建立了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定居点,依照当地人的叫法,将其命名为乌拉圭殖民地。
但是,多瑙河航线毕竟太过遥远,耗时太长,曼努埃尔的探险没能带来多少收益,为了加入到瓜分世界的盛宴之中,他必须寻求一个真正的沿海港口。
再者,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拥有为数不少的塞尔维亚正教徒,他们将会是曼努埃尔军事行动的绝佳借口和绝佳助力。
东罗马帝国自巴尔干驱逐突厥之后,巴尔干半岛上残存下来的突厥部落或死或逃,希腊半岛光复了,他们跑去塞尔维亚洗劫,塞尔维亚被曼努埃尔占据了,他们又跑去一片混乱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些突厥穆斯林往往会重拾老祖宗的传统,像马匪一样四处劫掠,这进一步摧毁了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地方秩序,基督徒百姓苦其久矣,贵族们却争权夺利,既打不过,也不想打。
1475年初,黑塞哥维那的一群塞尔维亚正教徒受不了长时间的宗教冲突和突厥劫匪,向东迁入塞尔维亚大公国境内,寻求曼努埃尔的庇护。
自从曼努埃尔整顿国政,让塞尔维亚大公国稳定下来后,这种情况早就成为了家常便饭,包括那些塞尔维亚难民在内,大家都没怎么当回事。
然而,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令难民们无比吃惊的是,曼努埃尔不仅亲自接见了他们,为他们提供了粮食和衣物,还耐着性子听他们倾诉自己的苦衷,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悲惨遭遇详细讲述给一位来自君士坦丁堡的报社记者。
不久之后,君士坦丁堡的几家报社先后刊登了塞尔维亚难民的事迹,大张旗鼓地指出,巴尔干半岛上的突厥灾祸仍未完全清除,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混乱局势恰好给了他们四处作乱的机会,呼吁最能代表全体正教徒的东罗马帝国出兵保护同宗兄弟。
当时的东罗马帝国忙于西地中海纷争,根本无力关注巴尔干事务,曼努埃尔则趁着这个机会发表声明,认为自己是皇帝册封的塞尔维亚大公,有责任替皇帝分忧,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子民。
接着,曼努埃尔在塞尔维亚国内召集重兵,浩浩荡荡地杀向西方的黑塞哥维那,将主要目标放在了塞尔维亚正教徒的聚集区上。
其实,由于地势复杂,山路崎岖,黑塞哥维那相当难打,原时空中的奥斯曼帝国都在这里消耗了不少时间,直到最后都没能完全攻下——采蒂涅人依靠太过险要的地势和过于贫穷的土地维持了实际上的完全自治,成为南斯拉夫正教徒的一根独苗。
但是,早在阿尔巴尼亚战争期间,东罗马帝国就借着反对威尼斯殖民者的契机获取了采蒂涅主教亚历山大的效忠,采蒂涅主教区实际上成为了东罗马帝国一个较为特殊的属地,由于过于贫穷,他们处于完完全全的自治状态,每年只用象征性地向君士坦丁堡上缴一些当地特产红葡萄酒。
所以,曼努埃尔提前造势,用宗教名义要求采蒂涅主教区让出道路,允许他的大军通过最为险要的一段山路,直插黑塞哥维那腹地。
尽管受到鲍格米勒派影响颇深的亚历山大主教历来不喜欢曼努埃尔这位保守派,但他还是迫于形势答应了曼努埃尔的请求,塞尔维亚大军成功绕过了黑塞哥维那人的边境堡垒,捅进了他们最柔软的腹地。
接下来的战争就显得乏善可陈,曼努埃尔奔波在一个个反叛区中,剿灭不服管制的鲍格米勒派信徒,清除下山劫掠的突厥马匪,从内陆开始,一步步朝大海推进。
为了避免引起匈牙利人的不满,曼努埃尔的军事行动十分小心,占领了面积不大的黑塞哥维那与波斯尼亚南部边境的一些塞尔维亚定居点之后,再也没有向北方继续进军。
两年过去,不愿改信正教的鲍格米勒派信徒均被驱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