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六十七章白居易从“草烧不尽”到写尽人间 (3/4)

了官!”白居易却不怕:“我当这个官,就是为了替老百姓说话;要是连话都不敢说,这官当得还有啥意思?”

    后来,他果然因为写这些“敢说话的诗”被贬官了——被贬到江州(现在的江西九江)当司马。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挺大的“打击”:从长安的京官,变成地方上的小官,远离家乡,还被人排挤。可他没像别的被贬官员那样“怨天尤人”,反而在江州写出了另一首“千古绝唱”——《琵琶行》。

    《琵琶行》里最有名的一句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啥这句诗能流传千年?因为白居易写的不是“自己的委屈”,而是“所有人的委屈”。他在江边听到琵琶女弹的曲子,想起自己的遭遇,更想起那些和琵琶女一样“命苦”的人:琵琶女年轻时是“名满京城的歌女”,老了却“嫁作商人妇,独守空船”;而年轻时是“名满长安的诗人”,现在却“被贬江州,壮志难酬”。

    这种“共鸣”,不是凭空来的——是他早年颠沛时,见过太多“沦落人”;是他落第时,体会过“不得志的苦”;是他当官后,知道“底层人的难”。所以他写“同是天涯沦落人”时,才那么真诚,那么让人共情。

    而更难得的是,被贬江州后,白居易的“野草精神”又一次体现出来——他没被“打击”打垮,反而更关注民生。他在江州修水利、办学校,还写了很多关于农民生活的诗。

    比如《观刈麦》里,他写自己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作为一个官员,他没觉得比农民“高人一等”,反而因为不用种地还能拿俸禄,而感到愧疚。这种“接地气”的态度,在古代官员里,真的很少见。

    后来白居易又被调回长安,还当到了刑部尚书(类似现在的司法部长)。不管官当多大,他始终没忘自己的“初心”——写老百姓的事。

    他写《新丰折臂翁》,记录一个为了躲避兵役而打断自己手臂的老人;他写《杜陵叟》,为被官府欺压的农民鸣不平;到了晚年,他退休后住在洛阳,还写《饱食闲坐》,提醒自己“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不能因为吃饱了没事干,就像那些养尊处优的鹤一样,忘了老百姓的苦。”

    白居易一辈子,就像他写的野草:少年时被“长安米贵”的现实“烧”过,中年时被“贬官”的挫折“烧”过,他每次都能“春风吹又生”——而且每次“重生”后,都比以前更懂人间,更能写出打动人心的诗。

    千年后,我们为什么还爱白居易?

    现在读白居易的诗,可能不会像古人那样“为他被贬而难过”,也不会像学者那样“研究他的诗歌流派”,可我们还是会被他的诗打动——为啥?因为他的诗里,有“真实的人间”,有“耐造的生命力”。

    比如你现在工作不顺心,加班到半夜,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会觉得“这点苦不算啥,明年又是新的开始”;

    比如你看到外卖小哥在大雨里送餐,想起《卖炭翁》里的“心忧炭贱愿天寒”,会觉得“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努力,要多一份体谅”;

    比如你和朋友分别,想起《赋得古原草送别》里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会觉得“离别虽然难过,但情谊像野草一样,不会断”。

    白居易的诗,不是“高高在上的文人诗”,是“接地气的生活诗”——他写的是自己的经历,也是所有人的经历;他写的是唐朝的人间,也是现在的人间。而他的人生,更是给咱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书籍1416881 年代:拒绝拉帮套,我靠打猎发家 山野农女入世记 穿越之全村去逃荒 瞎眼赘婿,转身让你高攀不起! 三国:开局骂袁绍收貂蝉 我的沪姐室友 四合院:刚得系统,贾家逼我接济 [足球]恋与脚球男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相关推荐:
山野农女入世记 穿越之全村去逃荒 瞎眼赘婿,转身让你高攀不起! 三国:开局骂袁绍收貂蝉 [足球]恋与脚球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