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六十二章 情丝织诗:李贺笔下的风月与泪痕 (2/3)

朵菖蒲花,他夹在了诗稿里,直到花瓣干枯,还留着淡淡的香。他写《大堤曲》时,总是想起姑娘的话,想起大堤上的春风,想起菖蒲花的紫。他把六朝乐府的绮丽,和对生命的焦虑,融在了一起,写出了“郎来踏堤上,马汗如水洗”的热烈,也写出了“何当千万骑,飒沓向铜梁”的怅惘。

    有次他在长安的官署里,看着窗外的梧桐树,想起了大堤上的菖蒲花。那时他当了奉礼郎,每天对着冰冷的牌位,心里的苦像积了一层雪。他掏出纸笔,写下《有所思》:

    “去年陌上歌离曲,今日君书远游蜀。

    吴牛喘月气成霞,南市津头有船卖。”

    他把对姑娘的思念,对青春的惋惜,都写进了诗里,每一个字,都像大堤上的石子,硌得人心疼。

    后来他辞官回到昌谷,再次路过襄阳的大堤,菖蒲花又开了,卖花的姑娘却不见了。他蹲在当年买花的石头旁,看着江水东流,青春和爱情,就像大堤上的菖蒲花,开得再艳,也有谢的时候。他掏出纸笔,在诗稿上添了句“岁月易蹉跎,红颜难再得”,写完后,把那朵干枯的菖蒲花,轻轻放在了大堤的泥土里。

    后园里的井水:悼亡诗中的深情隐喻

    元和四年的冬天,昌谷下了场大雪,把李家的老房子盖得严严实实。李贺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手里拿着妻子生前缝的香囊,香囊上的鸳鸯已经褪色,他还是舍不得放手。妻子走了三个月了,他还是习惯在吃饭时,多摆一双筷子,在睡觉前,多铺一床被子。

    那天晚上,他睡不着,起来在后园里凿井。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他的脸,他一点也不觉得冷。他想起妻子生前总说,后园的井水甜,想凿口井,方便浇花。现在井快凿成了,妻子却不在了。他站在井边,看着井底的月光,想起了荀奉倩的故事——荀奉倩的妻子病了,他就跑到院子里,把自己冻得冰凉,再回来给妻子降温,最后妻子还是走了,他也因为悲伤过度,没多久就去世了。

    “情若何,荀奉倩。”李贺轻声念着,眼泪掉进了井里,溅起一圈圈涟漪。他觉得自己就是荀奉倩,愿意为妻子付出一切,可到头来,还是留不住她。他掏出纸笔,借着雪光,写下《后园凿井歌》: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丝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他把深情,把对妻子的思念,都藏在了这个典故里,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却比任何悲伤的句子都让人动容。

    妻子生前最喜欢他写的乐府诗,尤其是那首《渌水辞》。有次她拿着诗稿,轻声念着“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笑着问他:“这里的‘阿侯’,是不是我?”李贺把她搂在怀里,说:“你就是我的‘倾城色’,是我诗里的一切。”现在想起这些话,李贺的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找出那首《渌水辞》,在旁边添了句“阿侯已去无踪迹,空留风月照渌水”,墨迹被眼泪晕开,像一幅模糊的画。

    妻子走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李贺带着她最喜欢的菖蒲花,去了她的坟前。坟上的草已经长出来了,绿油油的,像她生前喜欢的样子。他把菖蒲花放在坟头,轻声念着《大堤曲》:“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他知道,妻子的青春,永远停留在了最美的年华,而他的思念,会像后园的井水,永远流淌着。

    那天晚上,他梦见妻子回来了,还是穿着蓝布衫,梳着双丫髻,手里拿着一朵菖蒲花,笑着对他说:“你的诗,我都看见了,写得真好。”李贺想抓住她的手,可一伸手,却什么也没有。醒来时,他的手里还攥着那个褪色的香囊,窗外的雪还在下,把后园的井,盖成了一个白色的梦。

    后来沈子明来看他,看见他的诗稿里,满是关于爱情的句子,有清新的风月,有青春的挽留,有悼亡的深情。沈子明忍不住说:“你的诗里,藏着太多的情了。”李贺笑了笑,指着后园的井:“那些情,都掉进井里了,和她在一起。”

    二十七岁那年,李贺病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重生七零:截胡厂花后,我成科技大佬 大胤逍遥王 尘途崛起 困在女大宿舍,我空间有自助餐厅 重生80:一把鱼叉养全家 好孕小撩精带空间随军,钓系首长宠上天 说好的小保姆,大佬怎么宠成宝? 朕之第一子[综历史] 饥荒年代:我靠空间发家致富! 霍爷,你的小祖宗又掉马了
相关推荐:
大胤逍遥王 尘途崛起 重生80:一把鱼叉养全家 好孕小撩精带空间随军,钓系首长宠上天 朕之第一子[综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