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杜牧:晚唐诗坛最“俊爽”的光 (4/4)
                换源:
                
                    
                        
                            
                        
                    
                
                
            
                            诗那么“隐晦”,也不像白居易的诗那么“直白”,刚好卡在一个“痛快又有深度”的点上。
在晚唐诗坛,很多诗人要么写得“无病**”,要么写得“晦涩难懂”,杜牧的“俊爽峭健”就像一股清流——他的诗好懂,却不浅薄;有深度,却不晦涩。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文人,都能读懂,都能喜欢,所以才能流传千年。
晚唐诗坛的“光”,不止照亮当时,还暖到现在
杜牧在晚唐诗坛的地位,不是靠“小李杜”这个名号撑起来的,是靠他一首首有血有肉的诗、一篇篇有劲儿的文撑起来的。
他的咏史诗,是晚唐的“镜子”,照出了当时的腐败和荒唐;他的抒情诗,是普通人的“心里话”,写出了离别、后悔、怅惘的真实;他的写景诗,是人生的“小太阳”,透着不服输的积极劲儿;他的《阿房宫赋》,是醒世的“警钟”,骂醒了多少糊涂的统治者。
现在读杜牧的诗,还是会被打动:读《泊秦淮》,会为晚唐的荒唐叹气;读《遣怀》,会想起自己的年轻岁月;读《山行》,会被枫叶的劲儿鼓舞;读《阿房宫赋》,会明白“爱惜百姓”的道理。
这就是杜牧的厉害——他的诗不光属于晚唐,还属于每一个时代。他就像晚唐诗坛的一束“俊爽”之光,不光照亮了当时的黑暗,还暖到了现在,让我们不管过了多久,都能从他的诗里,读到真实、读到力量、读到人生的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