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31章 张继的诗:乱世里的“真心话” (2/3)

新烟,就说明这家里还有人;没新烟,要么人没了,要么逃荒去了,家空了。张继站在阊门上往下看,整个苏州城,没几处冒新烟的。你想想那个画面:以前清明满街飘烟的热闹劲儿,跟现在冷冷清清的样子比,多让人难受?

    他写这首诗,没骂一句“战乱害人”,字字都在说战乱的苦。他不是站在旁边“看热闹”,是真的心疼——那些被拉去当兵的耕夫,家里可能还有老婆孩子等着吃饭;那些空了的房子里,可能还留着没来得及带走的旧衣裳。他走在路上,看见的不是风景,是一个个破碎的家,所以他的纪行诗,不是“游记”,是“乱世民生账”。

    还有《晚次淮阳》,他写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表面说淮南这边好像清闲了,可下一句就露了底: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路边的客栈靠着秋水,乡下的门到了傍晚就关得严严实实,为啥?怕战乱,怕坏人。他没明说,你能感觉到,那“清闲”是装出来的,是老百姓怕惹事,只能躲在家里的“无奈”。

    张继的纪行诗,就像他拿着个小本子,走一路记一路,看见啥写啥,不添油加醋,可就是这份“实在”,让咱们能隔着一千多年,摸到那个乱世里老百姓的温度——他们的苦,他们的怕,他们想好好过日子却过不上的无奈。

    酬赠送别诗:乱世里的友情,比金子还金贵

    张继这辈子没当过大官,也没攒下钱,他有几个真心朋友,比如皇甫冉、刘长卿,都是当时有名的诗人。那会儿战乱,朋友之间想见一面难得很,分开了就不知道下次啥时候能再聚,所以他写的酬赠送别诗,没什么客套话,全是“我想你”“盼着见你”的实在话,读着特别暖。

    《寄郑员外》就是他写给朋友郑员外的。郑员外跟他一样,也是个正直的人,以前在长安的时候,俩人经常一起喝酒聊天,后来战乱分开了,张继就写了这首诗寄过去。

    开头两句:“经月愁闻雨,新年苦忆君”——意思是,这几个月一下雨我就愁,新年到了,更是天天想你。你别觉得这是“夸张”,那会儿没电话没微信,分开了就靠写信,下雨的时候人容易愁,一愁就更想朋友,想跟朋友说说心里话,可又说不上,只能自己憋着。

    后面两句更实在:“何时共登眺,整屐待晴云”——咱们啥时候能再一起爬爬山、看看风景啊?我都把鞋子收拾好了,就等着天放晴,等你来呢!张继那时候要么在逃难,要么在忙公务,日子过得乱糟糟的,他还想着跟朋友一起登楼看风景,这份念想,多珍贵?在乱世里,朋友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知道有人跟自己一样,还守着初心,还想着好好过日子,心里就有个盼头。

    还有《送窦十九判官使江南》,他送朋友窦十九去江南当判官,没说“祝你官运亨通”的场面话,反而写“游客淹星纪,裁诗炼土风”——说朋友你在外面漂泊这么久,写诗的时候别忘了多写写当地老百姓的日子;又写“明时无弃才,谪去随秋风”——现在是好时候(其实那会儿一点不好,他是安慰朋友),没人会浪费人才,你去江南好好干,别灰心。他关心的不是朋友当多大官,是朋友能不能守住本心,能不能多帮老百姓做点事——这才是真朋友,不是跟你聊吃喝玩乐,是跟你聊“初心”。

    后来张继去世,刘长卿写了《哭张员外继》,里面“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那句,上回聊过,多疼啊!要是没真心的友情,刘长卿不会这么难过,不会记着张继一辈子清廉、连下葬钱都没有。张继的酬赠送别诗,写的不是“离别”,是乱世里的“互相牵挂”——知道你在,我就安心;盼着你好,盼着咱们能再见面,一起看看太平日子。

    感怀咏史诗:不拍权贵马屁,只说“心里话”

    张继这辈子没学会“迎合”——考铨选的时候,不愿跟考官套近乎,落榜了;当官的时候,不愿跟贪官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兵王之我是一个交警 大唐第一女判官 权臣把我送暴君?重生夫人睚眦必报 系统通万界,我妈的小卖部被抢空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搬空家产去海岛,娇小姐她赢麻了 仙尊纵横蓝星记 流放后,我靠种田名动天下 两界高武:收束诸天成大罗
相关推荐:
兵王之我是一个交警 大唐第一女判官 权臣把我送暴君?重生夫人睚眦必报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搬空家产去海岛,娇小姐她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