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19章崔护“人面桃花”中唐文人的烟火 (2/4)

    崔护握着热粥,心里暖得不行——他知道,在长安,像他这样的穷考生太多了,大家都在熬,熬到出头的那天。

    熬了整整四年,到了贞元十二年(796年),24岁的崔护再次走进考场。这一次,他没慌——策论里写的“百姓疾苦”,是他从邻居老太太那里听来的;诗里写的“长安春景”,是他四年里每天路过的街景。放榜那天,他挤在人群里,从最后一名往前找,找了三遍,才在中间位置看到“崔护”两个字。

    那一刻,崔护抱着旁边的考生哭了——不是因为当上官了,是因为自己没白熬,没让父亲失望。

    可崔护的“学霸路”还没结束。唐朝的科举,考上进士是“入门”,想当大官,还得考“制科”——就是皇帝亲自出题的考试,考的是“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简单说就是“既有学问,又会办事”。

    元和元年(806年),34岁的崔护又参加了制科考试。这一次,他写的策论里,提到了“减轻赋税、安抚流民”的建议,正好戳中了刚即位的唐宪宗的心思。放榜时,崔护考了第一名——“才识兼茂科”登第,一下子从“普通进士”变成了“皇帝看中的人才”。

    那天,崔护回到小破院,把录取通知书贴在墙上,煮了一碗面条,加了两个鸡蛋——这是他来长安十年,吃得最奢侈的一顿饭。从这天起,他要走的路,不再是书堆里的路,是官场里的路,是要为老百姓办事的路。

    官场里的“实在人”:从京兆尹到岭南节度使的政绩

    考上制科后,崔护先是被派到地方当县尉——就是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管治安、抓小偷。别看官小,崔护干得特别认真。他到任第一天,就把县里的卷宗全翻了一遍,发现有几个老百姓是因为欠了地主的钱被抓的,立马找地主谈话,说:“老百姓要是有活路,谁愿意欠你钱?你要是再逼他们,我就上报朝廷,说你欺压百姓。”

    地主怕了,不仅免了欠款,还送了粮食给那几家老百姓。老百姓都夸:“新来的崔县尉,是个实在人。”

    后来,崔护又被调到中央当监察御史,管的是弹劾贪官污吏。有一次,他查到一个大官贪污救灾款,立马写了奏折上报。有人劝他:“那人后台硬,你别惹祸上身。”崔护说:“我考科举不是为了怕事,是为了办事。要是看着贪官不管,我对不起老百姓,也对不起我爹当年教我的话。”

    最后,那个大官真被罢了官,救灾款也追了回来。唐宪宗知道后,夸崔护:“你这人性子直,适合干大事。”

    到了大和三年(829年),57岁的崔护迎来了他官场生涯的巅峰——先是被任命为京兆尹,就是长安市市长;没过几个月,又升为御史大夫兼岭南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

    长安是京城,不好管——达官贵人多,规矩多,矛盾也多。崔护当京兆尹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夜市”。那时候长安的夜市里,有不少权贵家里的仆人欺负小商贩,强买强卖。崔护直接派衙役在夜市巡逻,只要看到欺负人的,不管是谁家的人,先抓起来再说。

    有一次,一个宰相的仆人强抢商贩的水果,崔护不仅把人打了***板,还亲自去宰相府“说理”:“您是宰相,要为天下人做榜样,要是您家仆人欺负老百姓,老百姓还能信朝廷吗?”

    宰相被说得哑口无言,赔了商贩的钱,还跟崔护道了歉。从那以后,长安的夜市太平了,小商贩们都说:“崔市长是个敢替我们说话的官。”

    后来崔护去岭南当节度使,难度更大——岭南那时候是“蛮荒之地”,气候湿热,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经常闹矛盾。崔护到任后,没先搞“大工程”,而是先带着随从走遍了岭南的各个州县,跟少数民族的首领聊天,问他们需要什么。

    他发现少数民族最缺的是粮食和医生——因为气候不好,庄稼长不好,生病了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斗罗:退婚后,深陷强者修罗场 嗑疯!甜欲美人被死对头疯狂觊觎 穿书后我成了女帝 朕与皇姐 大唐:从练武到修仙 全民末日:开局获得神级天赋 捡了个古代女侠为妻 七零糙汉的外科大佬娇妻 穿成反派,开局迎娶主角未婚妻 栀子藏毒
相关推荐:
嗑疯!甜欲美人被死对头疯狂觊觎 穿书后我成了女帝 朕与皇姐 全民末日:开局获得神级天赋 捡了个古代女侠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