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00章王建:“张王乐府”里的中唐烟火 (4/5)

穿足裂忍痛何”,就是典型的白描——冬天冷,纤夫的衣服湿了,披着短蓑衣,脚裂了、肉破了,还得忍着痛拉船。没有写“北风有多冷”,没有写“纤夫有多惨”,就这两句,纤夫的苦就像在你眼前一样。

    还有《征妇怨》里“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也是白描——辽水上飘着白骨,没人收,老百姓在城下拿着衣服招魂。没有写“战争有多残酷”,没有写“征妇有多伤心”,可你读着,就像看到了那片飘着白骨的辽水,听到了城下的哭声。

    王建的白描,不是“没技巧”,是“技巧藏在骨子里”。他知道,底层人的苦,不用刻意渲染,把真实的场景写出来,就足够有力量。就像他看到老农蹲在田边哭,不用写“老农有多绝望”,写“苗疏税多不得食”,读者自然会懂老农的绝望。

    对比:一冷一热,把矛盾摆到明面上

    王建最会用“对比”,把两种相反的场景放在一起,不用骂,不用怨,社会的不公就全露出来了。

    《野老歌》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和“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就是最狠的对比——老农种三四亩田,连饭都吃不上;江西来的商人,一船珠子值上百万,船上养的狗天天吃肉。这一对比,贫富差距就像刀子一样,扎在读者心里。

    还有《田家行》里“麦收上场绢在轴”和“且免向城卖黄犊”,也是对比——农民丰收了,麦堆在场上,丝绕在轴上,本该高兴,可他们却要担心“能不能保住牛”。这一对比,赋税的繁重、农民的无奈,全写出来了。

    王建的对比,不是“为了对比而对比”,是他亲眼见的“真事”。他当县丞时,见过商人骑着马,带着随从,在城里耀武扬威;也见过老农背着粮食,在官仓外哭着求情。他把这些“真事”写进诗里,不用喊“不公平”,对比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控诉”。

    官当得小,诗却活得长:中唐的“活历史”

    王建这辈子,官没当大——最高做到陕州司马,从五品的小官,没权没势,还经常被人欺负。可他的诗,却比那些当大官的人的诗,活得长多了。

    中唐的正史,比如《旧唐书》《新唐书》,写的都是皇帝、大官的事,很少提老百姓的苦。可王建的诗,却像一本“中唐民间史”,把老百姓的日子,一笔一笔记了下来:

    - 他的诗里,有安史之乱后,老百姓流离失所的苦;

    - 他的诗里,有藩镇割据时,士兵们战死沙场的惨;

    - 他的诗里,有官府横征暴敛时,农民卖牛交税的无奈;

    - 他的诗里,有宫廷奢华背后,宫女们寂寞一生的悲。

    这些事,正史里没详细写,可王建的诗里,全有。后来的历史学家研究中唐,都要读王建的诗——因为他的诗,比正史更鲜活,更真实。

    有个历史学家说:“要想知道中唐的农民有多苦,别看《通典》里的‘赋税多少’,去读王建的《田家行》;要想知道中唐的士兵有多惨,别看《新唐书》里的‘战争胜负’,去读王建的《征妇怨》。”

    王建也说:“我写的不是诗,是老百姓的日子。要是以后有人想知道,中唐的老百姓是怎么活的,看看我的诗,就知道了。”

    王建去世时,六十四岁,躺在陕州司马府的小屋里,身边只有一箱子诗稿。他的家人想把诗稿烧了,跟他一起埋了,张籍赶过来,拦住了:“这不是普通的诗稿,是仲初用一辈子写的‘实话’,得留着,让后人知道,中唐还有这么多苦人。”

    后来,张籍把王建的诗稿整理好,编成了《王司马集》。这本书,在战乱中丢了一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钢铁洪流开荒异世界 1979戏梦人生 饥荒年:我带娇妻屯粮,你让我争霸天下 绝世逍遥小医仙 网游:开局禁忌天赋,血条无上限 斗罗:彼岸花神,向往幽冥 病娇修罗场?炮灰美人反向拿捏 大宋悍臣 九霄重临 大夏第一猎户,我靠打猎封王拜相!
相关推荐:
饥荒年:我带娇妻屯粮,你让我争霸天下 绝世逍遥小医仙 病娇修罗场?炮灰美人反向拿捏 大宋悍臣 九霄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