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仁义礼智信(2\/7) (2/3)
p;警队政客拜的官靴金甲,身着官袍,腰系绶印的“汉寿亭侯”,求的是官运亨通。
商人老板拜的是帝王装束,端坐龙椅的“忠义神武大帝”,源于清代年画《上关下财》,求的是讨个吉利,财源广进。
正是不同时期“关圣文化”的演化。
当林天盛带头,乔景行,蒲永世,黄启贤等人依次把香火插进铜炉后,方算正式确立主次,残党的重组,初步完成。
新的招牌,新的政治路线,新的行事方针
下一步,其实是要明确副手,层级,但话事人不开口,没人敢提。
黄启贤怕林天盛不熟悉会议节奏,特意在柜子里翻出一刀略微发黄的宣纸,铺在桌面,搬来笔架,墨块,砚盘,镇尺。
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可见曾经有不少人在茶馆行书题字。
最后把一支毛笔,递给身前林天盛,出声道:“盛少要换新招牌,就为兄弟们的新事业,题一个字,挂上去吧。”
林天盛接过毛笔,立在桌前,气沉丹田,腕力用劲,泼墨写下四个大字:仁义茶馆。
再题一行小字:仁义礼智信,天地人心和!
落款:林天盛。
或许千禧年后出生的人,很少会去学书法,但在90年代之前,书法都是炙手可热的课外项目。
小时候但凡读过书,都有机会学两手。
林天盛的字谈不上有风格,但无功无过,挥毫间还带一股英气。两辈子都干武行,有些东西,融入骨子里,便落得进笔下。
黄启贤趁晾干墨迹的工夫,小声在旁说道:“盛少,乔sir,蒲sir的位,该安排一下了。”
林天盛微微颔首,表示心里有数,开完班子会,肯定要排座次,不定座次,容易内讧。
黄启贤见他有思路,便不再多嘴,等墨迹稍干,招手叫智慧上来,举起宣纸。
座位上饮茶的众人,昂首见到“仁义茶馆”四字,纷纷颔首,等明日把墨宝送去雕刻,便会挂到茶馆门上。
当招牌挂出后,茶馆就系坨地,坨地开张,江湖上所有人便知,残党们已卷土重来!
“好。”
乔景行重重说道,不知是在说字好,还是说事干得好。
林天盛坐回龙头椅,双手握着扶手,环顾众人。以他的年龄而论,既不青涩,也不老成,该经历过的风雨,都经历一遍,该体验的风光,也体验过一次。正是精力充沛,思想成熟,能领导众人拼杀的最好时候!
“以前乐哥话事的时候,管着四大区,三千多人号便衣。有什么大事,由乐哥提出和其余三位总探长商讨,一旦决议,刑事侦缉处所有人听令。”
“如今,我们总共一十二人,手下管理的警员三百多点。紧急事务,由我和乔sir,蒲sir共同决议成文,再召集所有人投票,过半数即通过。”
“开会时,黄sir作为行政秘书,各位有什么提案,都可递交给黄sir,再由所有人投票通过如何?”
这等于组成一个“三人领导小组”,外加一个意见代表的四人权力机构,往下所有人都有投票权,为核心成员,将来组织发展壮大,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