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两全 (4/5)
br />
刘据在看到章疏、舆图后,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后世的“人工天河”、“华夏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那条水渠。
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刘据更多的记住了那个精神,但也记得那条水渠在开挖之前,也是受地形影响,其缺乏良好和稳定的隔水层,导致地表水大量漏失,地下水储存偏少,并且开采难度很大。
既然地上水渠走不通,不妨试试从地下水渠,明渠不行就暗渠,再以打竖井的方法相连形成隧道的出土口和通风口,将之贯穿成渠。
刘据望着白茫茫滩地,回忆着其中的细节,告诉随行而来的少府官吏和墨家出世弟子。
行车几日,此地距离北军大营估计有两百里,进入了临晋郡内,又行车半日,人烟多了起来,也抵达了目的地。
刘据下了车架,向着不远处田垄里神情警惕的乡人走了过去,亲军统领赵充国想要劝说,但没有开口就被刘据摇头阻止了,只身跟上了储君。
但像只鹰一样盯着没有经过筛查的乡人,稍有异动,便会动手。
刘据能理解但也十分无奈,“老百姓没有那么坏,这里比长安城安全,把皮袋给我。”
“父老们,来歇息歇息。”刘据摇晃着皮袋招呼道。
田垄里的农夫你看我我看你,有几人打头似的带着泥土上了垄,“后……贵人,有甚事招呼?”
刘据能听出老人那个“生”字没有说出口,笑着将垄上农夫们饮水的一摞陶碗拿来摆开,逐次倒满了水,“老伯,先喝点水解解渴。”
说着,双手向那个老伯递过一碗,而后又向其他人递上了水,所有的人都是惶恐地接过,端着碗不敢喝。
直到刘据也倒上了水,邀请道:“来,喝!”
当先饮尽碗中水,农夫们齐声谢过后这才干了碗中水。
刘据继续倒水,笑问道:“敢问父老,天寒地冻,怎么这时候在淘水沟?”
冬土,是冻土,又硬又实,人挖着事倍功半。
“是官府指派。”那领头农夫答道。
刘据的眼神有了微妙变化,“这儿没有耕地,淘了水沟又有什么用?官府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贵人是误会了。”
那农夫嘴唇微动,没敢说刘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农事的话,指着白茫茫滩地说道:“这渭水南岸的盐滩地,光长草,不长粮食,贵人你别看那滩上有清水,那都是苦水,就雪化了的,因为落在了盐碱地上,就变得又咸又苦,既不能吃,也不能润田。
寻常时候,这儿土太松,这些苦咸水引不出去,趁着冻土,淘几条毛沟毛渠,苦咸水才能流出去,然后把渭河的清水引到地里,春上‘返盐’就能少些,滩上便能生出几块薄田,哪怕长的粮食少,那也是粮食。”
“那收成是?”
“谁干了是谁的。”领头农夫指了指自己,也指了指身边的农人,以及垄里的农人。
“一人能分多少?”
“收回种子,一人能有一斗,就托天之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