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试探 (3/4)
小世子是宣靖王唯一的血脉,你能救下小世子,此恩情的确是很大,我那皇弟是个知道感恩的,为此多次跟朕提起要重审宋家当年案子一事,说是宋家获罪有冤屈。”
“可这个案子是当年先帝裁定的.......朕也是.......”
说到这里,老皇帝语气一顿,看过来又道:“这事,你怎么看?”
宋今瑶闻言心头一跳。
老皇帝这话意思......
难道是怀疑宣靖王帮宋家翻案一事,是她挟恩图报,以此来让宣靖王出手帮宋家平反?
她的确是以恩情,来暗示过宣靖王她所求。
但挟恩图报,是皇帝不允许的。
这她决不能承认。
而且,老皇帝还提到先帝。
可今日难得皇帝提到宋家一案,她摸不准老皇帝是什么意思,但不想错失机会,她想试一试。
默了下,宋今瑶飞速在脑海中组织了下语言。
跪下道:“陛下,女子不过问朝堂之事,所以民妇并不知宣靖王此举。对此事,民妇亦不敢妄言。”
“今日听陛下提起,民妇感恩宣靖王仗义。但民妇以为,王爷此举,必是出于公义,而非私情。”
“陛下同宣靖王一母同胞,血脉相承,皆是大义公正宽厚之人,想必陛下比民妇更了解宣靖王的为人,他绝不会因为恩情,拿此事还恩。”
“再有,民妇救下小世子,实出本心,亦不敢以此挟恩图报,让宣靖王冒大不韪。”
她抬起头,目光清正,声音不卑不亢接着道:“当年宋家一案,民妇虽年幼,却也记得祖父,父亲,叔伯常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宋家子弟,自宸启国开国以来,秉承着保家卫国信念,几代人征战沙场,从无懈怠渎职。”
“民妇信祖父和父亲叔伯,绝不会做出有损国家之事,若宋家当真蒙冤,能得以昭雪,是陛下圣明。若确有其罪,亦不敢求陛下宽宥。”
“今日陛下提及此事,民妇便斗胆恳求陛下,重审宋家当年一案。”
“民妇一路走来,民间皆传陛下乃一代明君,还请陛下还宋家忠君烈骨之名。”
宋今瑶一叠声说着。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她适时地拍了拍老皇帝马屁。
果然抬眸间见老皇帝脸色从先前的晦涩如深到带了点柔色。
然,这点并不够动摇老皇帝的决定。
就听,老皇帝幽幽道:“你倒是比之当年更加能言善道了,只是此案乃是先帝......”
余下的话,老皇帝并没有说完,但宋今瑶明白,这是拒绝了。
心中多少涌起些失落。
蓦地,她想起一事,在心中盘算了一下上一世里这个时期发生的大事。
记得此时不久后,北方就会发生战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