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面子包袱还不小 (3/4)
sp; 老方都有点豁然开朗,他大刀阔斧的搞码头,难免会有些先斩后奏的行为,也被批评过好几次。
其实按照二三十年后越来越成熟的架构,就是我做我的,但每一步按照规则来。
哪怕这进关设备想免税之类,都要按照流程打报告,由海关按部就班,就像让卫东在工业区已经做了两块园区,全都把所有申报手续、地块详情做得滴水不漏。
是现在码头工业区没有这个国土、商业等相关部门的审批单位。
周围几个小镇、远处的县里甚至鹏圳市里都还没来得及完善这部分政府职能。
但我把我该做的做好了,最多算个边建边批,起码老方拿了直接到部级单位就能备案或者审批通过。
这样后来就没有痛脚。
再譬如陈文亮自己联络上秦志明到沪海。
这边货轮完成交付到沪海正好装货,近两千万美刀货款在HK交付,秦羽烨划拨资金给震华港机,人家就直接能给海外配件商交易。
而秦羽烨再划拨外汇到真空电子厂、合资电脑厂HK账户,这样不占用沪海眼巴巴的外汇回收。
现在虽然是各方关系良好,不说什么。
但每台电脑出海换来的外汇,有很多人盯着的。
没准儿什么时候来个外汇留存的罪名就嘎了。
把每个步骤都尽量做到无可挑剔。
起码表达个我是懂规矩的。
但相应的这么大美金划拨动静,是不是码头这边就该给个说法,让卫东又额外付出近千万美元。
再给百分之二三十的股份不可能,但关于港机这块可以单独成立家民营公司,负责管理维护出租给码头用。
是不是就绕开了现在看似合资公司,实际上依旧国营思维的迟缓运转,用真正的民营公司来带动各个环节。
还不触动任何国资流失。
老方在电话里都连声说好。
让卫东这么做,肯定不是为了他个人私利,只是在这种局面下驱动活力的变通办法。
不过要不是让卫东“一意孤行”,秦羽烨都怀疑这什么港机是不是能完成合同,就十几个人的草台班子!
哪有签合同就一次性付80%货款的。
让卫东还得劝她,现在这类改制的厂其实背靠原来的大厂,实力不容小觑。
等着看结果吧。
秦羽烨终于才问了下孕妇情况如何啊。
让卫东连声说还好还好,然后新婚夫妇都赶紧跳过这个话题。
其实几乎天天都有打电话了。
无论有意无意,有这么多事要联络,江州、沪海、港圳这三点规模确实起来了。
平京还差点。
哪怕各方都在叫他进京。
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