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每个人都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结局(四) (2/3)
了这么多,与其消耗我们的,不如让他们去消耗阿拉伯人的。”
卡察夫若有所思地点头:“这确实是个办法。”
释放一些人质,不光能缓和双方紧张的氛围,也能缓和城内对立的情绪。同时,如果日后有和谈或者做交换的打算。
“看来我们已经达成共识了。”尤库斯图夫中将收起配枪,转身离去,只留下卡察夫看着自己刚刚收拾一地的行李。
他再次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相框放回了桌面上。
————
库奈特拉,阿拉伯盟军前线指挥部。
大概从四五天之前,大批头戴蓝色贝雷帽的维和部队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白色车辆,开始进驻由双志部队控制的杜马、达拉亚等几座军事重镇。
满载食品、药品和帐篷的卡车排成长龙,构建起绿色通道,等待着从大马士革撤离的难民。
在临时指挥部内,陆凛会见了联合国特使,南斯堪的外交官扬·埃兰德森。
“阿米尔将军。”
特使埃兰德森语气诚挚:“请允许我代表国际社会,向您表达由衷的敬意,您的选择避免了难以估量的人道灾难,虽然您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位总统都要年轻,但您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克制,堪称真正的政治家风采。”
联合国需要所有成员国尊重他们所制定的国际法,而不是像锡安那样当成擦屁股纸。
而陆凛这种出于人道主义的做法,既显出对联合国的尊重,又使得几十万无辜的阿拉伯百姓免遭生灵涂炭,在国际上受到赛里斯等国的广泛的赞誉。
很少有人能在面对仇敌,以及在他国征战时,还能保持克制,相比之下,锡安的一系列行径堪比畜生。
“您过誉了,特使先生。”
陆凛与特使握手,“我只是做了任何一个有基本良知的人都会做的选择——把生命放在了第一位。”
埃兰德森叹了口气,“如果锡安的那位领导人,也能像您一样,那该多好啊。”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陆凛戳破了埃兰德森的幻想,断然道:“数百年的宗教纷争、数十年的土地侵占、流淌成河的鲜血以及根深蒂固的相互仇恨.这是无法以任何形式化解的矛盾,阿拉伯与锡安之间,不存在和平共处,只存在暂时的停火与永久的对抗,直到一方彻底倒下。”
埃兰德森似乎被这番犀利的言语给震动了,他沉默了片刻,接着旁敲侧击道:“好吧,将军,其实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就是您最终想要达成怎样的伟业?”
“关于这一点我想我已经多次阐述过,”陆凛回答道:“阿拉伯盟军的目标,就是解放所有被锡安武力侵占的土地,解放那些在压迫下受苦受难的同胞,让他们重新返回自己的家园。”
“只是这样?”埃兰德森看着陆凛,追问道。
陆凛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不置可否。
就在这时,伊卜拉欣地快步走进会客室,对陆凛微微点头。
陆凛会意,立即向特使致歉:“十分抱歉,特使先生,有紧急军情需要我立刻处理。”
“一切以战事为重,将军请便。”埃兰德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