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每个人都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结局(三) (4/6)
。
由于分区管制,他已经很久没能去过城市的其他区域了。
沿途的路灯杆上悬挂着几具尸体,随风轻轻晃动。
这些都是总参侦察队的杰作,他们通过一套“告密系统”处决那些暗中活跃的反抗者——可实际上,是为了让所有人活在相互猜忌的恐怖中。
接着,卡迈勒看到了被厚重木板和铁丝网牢牢封锁的寺庙,门外的雕塑被推倒,就连墙壁上的浮雕都被人粗暴地抹去,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样子。
而干这些都是阿拉伯人——他们被锡安的士兵用枪指着,没有人胆敢反抗。
卡车不时停下,本雅明带着总参侦察队敲开一扇扇门,以各种荒谬的理由带走所谓的可疑人员:
有的是因为一本日记;
有的是私藏旧国旗;
还有的甚至,被发现了任何总参侦察队认为,有反抗苗头的东西。
哭喊和哀求声不断传来,中途还传来过一阵零星的枪声和呼喊,似乎发生了短暂的反抗,但很快就被更密集的、冷酷的枪声彻底镇压下去。
很快,车厢里就挤满了和卡迈勒一样面色惨白、眼神绝望的“犯人”。
本雅明上校满意地看着名单,在卡迈勒所在的区划上打了一个勾。
“今天的任务完成了。”
接着卡车驶向烈士广场,那里曾是市民集会的热闹场所。
车里有人认出了方向,大吃一惊:“不是说要带我们回去审问吗?为什么是往广场的方向去?!”
恐慌瞬间在密闭的车厢里炸开,曾经的集市如今已变成了锡安人著名的公开处决地,每天都有所谓的“反抗分子”被押到这里枪毙,以儆效尤。
但不等骚动扩大,押车的锡安士兵已经凶狠地用枪托砸向他们,并用步枪指着他们的脑袋咆哮:“通通闭嘴!谁再出声立刻毙了!”
车内瞬间死寂,只余下粗重的喘息和压抑的啜泣。
过了不知道多久,车子停了下来。
他们被粗暴地推下车。
总参侦察队的士兵们,用粗糙的麻绳将他们的手反绑在身后,并将所有人串连在一起。
这一刻,有人崩溃大哭,有人歇斯底里地叫骂。
卡迈勒只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双腿发软,他从从来没有如此害怕过。
他的视线扫过两侧的围观的群众,就在这时,卡迈勒在人群缝隙中,看到了他的小儿子阿里。
他的妻子正抱着孩子,惊恐地看向他。
卡迈勒瞬间愣住了,随即,他挤出了笑容,大步向前走,并对着儿子招了招手。
周围的人群窃窃私语:
“天啊…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他们什么都没做错,只是运气不好…”
“那个是卡迈勒啊,纳比勒家的儿子,昨天还帮我补过大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