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朕为何没有如江子川般的贤臣效忠? (2/6)
不可能应景。
“官家雄才大略,志存高远,无疑是古今罕有的圣贤君王。”盛长柏沉吟着,点了点头。
有志向、有毅力、有魄力的君王,无论何时,都是一等一的少见。
蔡京捧着茶水,淡淡摇头,没有说话。
有时候志向太大也不一定是好事,还有可能是志大才疏呢!
这种君王,还是太吃臣子的操作水平。
要是臣子操作水平不行,就成了刚愎自用,宠信奸臣的平庸之君。
只能说,大姐夫是真的能干,以一己之力连着带飞两位官家!
“卖报,卖报!江阁老最新诗词!”
“蓦然回首,官家就是传说中的圣王!”
“状元公主,终成眷属!”
“清丈田亩,八万二千万亩!”
微不可闻的卖报声音传过,江昭摇摇头,落子道:
“我赢了!”
旧岁已辞,新岁开篇。
熙丰三年,一月末。
中书省,政事堂。
六位内阁大学士,相继入座。
大相公韩章抻着手,一副头昏无力的样子。
江昭拾着几份文书,作沉思状。
余下几位大学士,皆是默不作声。
一时之间,公堂上下,寂然无声。
粗略瞥了一眼,韩章垂手阖眸,作酣睡状:“老夫头昏,就让子川说吧。”
江昭垂手,恭谨点头。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也不意外。
自熙丰二年以来,大相公时不时就头昏脑胀,时而清醒,时而头昏。
不稀奇!
“近日,主要有几道文书涉及批红。”
伸手拾起一道文书,江昭抬起头:“第一道文书,为国子监上奏,涉及拔高国子监的建制。”
“近来,国子监于两京一十四路都设立了“报社”,除了汴京报社以外,余下的报社一次性可卖出约三万六千份报纸,可谓相当红火。”
“既是如此,国子监的建制也该拔高一二。”
除了汴京以外,一京一十四路合十五处报社,一次性卖三万份报纸,也就相当于一处报社可卖出两千余份。
相较于汴京一次性卖一两万份的红火程度而言,肯定是要差上不少。
不过,这并不代表国子监的政绩就差。
一方面,报社初立,尚未彻底发掘售卖潜力。
报社设立不久,一次性就就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