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岁计大朝会! (7/8)
。恩科从从翰林院、三司六部、科道遴选考官一十九人,主持恩科大考,为国取士三百余人,更有礼制修订、外藩往来等庶政。此外,官家节俭勤政,未有较大庆典。”
“今年,遵循官家旨意,拟定恩科,举办庆典,祭祀祖先。”张方平躬身道。
丹陛之上,赵策英向下望去,问道:“几位大学士何意?”
“善。”江昭率先点头道。
“可。”
“亦可。”
余下五人,相继点头。
礼部,除了科考以外都没什么太大的庶政,着实是没必要问话。
相较于吏部和户部,礼部的确是要清贵不少,鲜少忙碌。
当然,要是礼部真忙碌起来,一定不是什么好事。
要么就是苍天不降雨,长期有大型祭祀,要么就是皇帝奢靡,长期举办庆典
相性之下,还是清贵一点为好。
“臣章衡,上报银行一干事务。”礼部左侍郎兼银行行长章衡,持手一礼。
“准。”赵策英点头。
“截至目前,银行兴办,储户存钱合两万万余贯。”章衡上报道。
银行兴办了百日有余,已经渐渐为达官贵人、黎民百姓所认可,不少人都选择存钱进银行,而非钱庄。
说白了,相较于钱庄而言,的确是朝廷设办的银行更让人有安全感,
两万万贯!
赵策英一震,长舒一口气。
银行的存在,无疑是让朝廷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最起码,若是再次迎来了财政赤字,朝廷不必着急忙慌的四处找钱。
“预计今年可得存钱款两百余万贯。”章衡补充道。
所谓“存钱款”,也就是储户给银行的保管费。
没错,储户给银行钱,而不是银行给储户钱!
这个时代,保管钱财不易,储户要是存钱,通常都得给银行保管费。
一般来说,保管费的年利率会是百分之五左右。
也即,存钱一百贯,一年要交五贯的保管费。
当然,银行是有良心、有信用、有志气的国家机构,仅收取百分之一。
良心价!
“好!”
赵策英连连点头。
两句话就结束汇报,章侍郎是真“实干派”啊!
“可。”
“亦可。”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继点头。
礼部三人,齐齐一礼,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