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6k)) (4/9)
。”石头一礼,连忙去办。
不一会儿,几份报纸落入几人手中,小吏囊中的报纸也恰好卖的一干二净。
近来,上上下下都在议论变法之策,趁着这一波风头,报纸想难卖都难。
从头到尾,不足半炷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子瞻的词句,着实是登峰造极啊!”
粗略瞥了一眼“诗词文章”板块的新词《饮湖上初晴后雨》,顾廷烨不禁赞了一句。
就这描述,绝对是大家水平。
“苏大人——”
种师道左右瞥了两眼,迟疑道:“有去过西湖?”
“额?”
顾廷烨一怔。
好像,还真没有吧?
“咳咳!”顾廷烨咳嗽一声,连忙道:“词好就行。”
“怪不得子川让薛向刊印报纸。”王韶手持报纸,望着左上角的“时政”板块,慨叹道:“这才是变法的大杀器啊!”
梁昭望过去,沉吟着,认可的点了点头。
时政板块,记载的内容并不繁杂,仅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关于朝廷的两道变法政令,予以详细介绍,约莫百字。
另一部分记载的是两则文言文对话,上则对话者有三人,官家、江阁老以及太监,下则对话者三人,官家,江阁老、谏官。
其中,上则通过官家的话构建出财财政赤字的难题,非是刻意要变法,而是不得不变法。
不变,则江山危矣。
若变,则有望开疆拓土,一匡天下。
江阁老是扮演“重臣”的角色,沉稳,富有大局观,为皇帝从头到尾的分析了变法的利弊,但不做决策。
于是乎,君臣二人,达成一致,必须变法。
太监是丑角,扮演阻止变法的人,不时插几句“祖宗之法不可轻变”,宁肯国灭,也不肯变法。
下则对话主要就是朝堂上的争斗过程,君臣二人要变法,谏官阻拦,最终被赵策英一句怼得说出无话可说。
这两道关于变法的内幕,表面上没有偏向,实际上几乎是从头到尾死死的压着“祖宗之法不可轻变”这一句话。
一旦传开,势必成为舆论中的主流声音。
是,祖宗之法不可轻变!
但是,官家并非是轻变!
非是想变,而是不得不变。
除了“时政”板块与“诗词”板块以外,“边疆”板块亦是引人注目。
辽国无耻的指责大周百姓越界耕田,意欲遣使入周,态度趾高气昂,让人发自心底的厌烦。
至于“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